陆冬颜
课堂因细节而精彩。关注了细节,才真正关注了我们的课堂。纵观名师的课堂,他们成功的法宝就是关注细节,哪怕小到如孙建峰老师的下蹲动作,也能赢取学生课堂上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的表现。课堂细节不容小视,它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我们用心灵去把握,用智慧去发掘。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上。
关注细节,从课堂伊始。课堂导入这一细节,折射了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闪耀着生命智慧的光辉,是课堂生命的起始。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堂课是响鼓,那么毫无疑问,新课导入就是第一槌,一定是越浑厚激越,越能击到学生的心坎上,令学生的思维在第一次的碰撞中就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让学生饶有兴致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研究,人对事物的感知总是先入为主,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第一个环节,巧妙、精当的导入,为后面的教学创造顺利的条件。
一、趣味导入,学而不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会促使学生积极探寻理解知识的方法。可见,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学生便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因而更加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在教学古诗《元日》一课时,利用学生学过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导入,联系到我国的民风民俗,自然而然地联系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导入,润物无声
众所周知,生活与课文描绘的情境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课文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将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产生巨大的作用。情境导入,需要教师具备多种教学能力,充分挖掘音乐、图片、影像等资料,同时熟练运用语言,将环境、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功效充分发掘,创设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情境导入法运用得恰当,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同身受中潜移默化地进入课堂,受到教育,习得知识。
三、课题导入,因势利导
课题,是文章的核心、重点、精华。为了让学生直截了当地奔向课文主题,不妨就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兴趣,无疑已经成功过半了。对于情感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往往遗憾学生的情感总是表现不出,总觉略欠火候。那么在课题出示时,运用“课题导入法”将情感融入其中,相信学生一定会被感染,从而打开学生思想的大门,主动探索。这样既有利于课文理解,又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故事导入,感同身受
小学生爱听故事。如果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学生就会高度集中思想,乐于学习。如教《春联》一课时,我先讲了《贴春联的来历》的故事。娓娓动听的故事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新课上来,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产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故事的导入,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说明问题就行,进而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适时、智慧地转入新的教学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这一细节,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他们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在第一时间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个课堂的展开发挥好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