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

2009-08-11 09:01毛玉良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知识点意识

毛玉良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挖掘可研究内容,突出研究重点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什么样的内容值得研究?就一节课的内容而言,有没有可让学生探究的知识?探究的重点在哪?从教材、教参中是难以找到答案的。这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也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它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学生通过学习要获取的知识有两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并能正确分辨两种运动方式;能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第一个知识点属于陈述性知识。第二个知识点属于程序性知识,且是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当然这两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接受性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采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但从教学要求和知识特点来看,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特征,用体验性、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更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可用接受式,掌握计算图形平移的距离的方法。策略性知识,采用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实践证明,一节课研究的点较为合适是1~3点,且在这几个点中,要有一个研究的重点,并从设计上和实施中突出、保证,这样可为学生提供比较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比较真实地经历研究过程,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二、引发研究学习的动机,创设研究学习的情境

研究的愿望与创造的欲望是一种心理需求,由此引发的研究动机、意向,是学生研究、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和出发点,也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引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问题的研究正好处于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下列是五年级同学摘苹果比赛的统计表

班级 一班 二班三班四班

个数 29 3834

要求是:①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看谁能根据这个表格提出数学问题。②如果四班得了第二名,你能猜出四班同学摘了多少个?学生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研究出:34、35、36、37均可的不确定性答案。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产生分歧、有了争议时,教师应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讨论,达到研究学习的最佳境界。

三、营造学习氛围,激发研究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教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认真反思的乐趣。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首先让学生回答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教师提出:“那么‘比有没有性质呢?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首先组内成员分别汇报各自独立思考情况相互质疑问难找出问题,共同推导验证,组长做好记录,最后统一意见,整理方案,向全班汇报。几分钟后,有的小组汇报说:“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从而发现了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有的小组汇报说:“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样,教师为学生营造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小组成员间建立了友好的伙伴关系,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培养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研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发展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实践的过程,并在分工合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增强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创造,在和谐、宽松、融洽的氛围中,激发起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猜你喜欢
研究性知识点意识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知识点自测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