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舞台 情智的殿堂

2009-08-11 09:01朱宇慧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椋鸟交流课文

朱宇慧

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执教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灰椋鸟》时,课堂充满情智,诗意流淌。

一、孙双金老师课堂教学技巧

(一)复习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第一段讲了什么?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二)设疑导读“归林时的情景”

1. 当我们随作者一起迎来灰椋鸟的归来时,此时你在想什么?自主想一想,然后指名提出问题。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的4小节,用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A:读一读,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B: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小组成员认真听,并评价他读说得如何,作适当补充。

C:全班交流,读一读喜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指名说,其余同学评价补充。

再现情境,启发想象,多媒体播放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用词或句说说你看到的,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书上的。指名说,其余同学评价、补充。

作者在描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时,还加进了自己的联想,指名读一读。想一想,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灰椋鸟,你会怎样“倾诉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会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呢?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

3. 感情朗读,引导诵记。通过指名声情并茂的朗读,再从整体把握全段。按看到的、听到的,小群活动、大部队运动的线索,引导背诵。

(三)学习“归林后”的情景

自主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感情朗读。看多媒体课件,说说由“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联想到了哪些词句。此情此景,会让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些什么?

(四)合作表演,在创造性表述中内化课文主要内容

1. 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灰椋鸟的一些资料,拿出来交流一下。(学生口头交流)

2. 教师播放灰椋鸟归林时壮观而热烈的场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程度和喜欢的内容,小组自由结合,组成小小解说团,给多媒体画面配音,看谁是最优秀的解说员?

(五)灰椋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和谐的天堂一样的乐园呢?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想一想,说一说

联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拓展:作者就是一个献身事业的大自然的保护者。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介绍本文作者徐秀娟为寻找一只走失的丹顶鹤而不幸牺牲的故事。

作为小学生,此时你得到怎样的启示呢?小组讨论、交流后在全班说说。

写一写:设计一条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并作交流,看谁是最优秀的广告设计师。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本课在教学设计中,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教师引领并参与学生的朗读、感悟、积累等语文实践活动,充分生成教材,努力拓展课堂,有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二、给我们的启示

(一)尊重主体,激发兴趣

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学到知识”。“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设计中要尊重儿童独特的生活体验,积极引导儿童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思想。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并读一读”、“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结合成解说小组”、说图画情景时“可以是书上的语句,也可以是自创的词或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创造的活力就会不可遏止地在学生身上涌动,课堂上就会形成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融合、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转化,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和知识共享的增值效应。

(二)启发想象,引导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本设计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想象,并启发其进行了富于创意的思考与语文实践。

A:想象灰椋鸟在归林时会怎样“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怎样诉说一天的见闻和收获?

B:由“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事物、怎样的情景、怎样的词句?

C: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如此种种,学生的思绪得到了放飞,创新的学习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培养,有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课堂。

(三)改变学法,注重实践

学习活动中,应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能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议一议”、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评议的时间,接触文本前说说想知道的问题,用学习第四小节的方法学习第五节,主动进行朗读评价,积极进行想象,自主写作公益广告并交流等等。由于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因而学生都能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真正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意旨。

(四)搜集信息,开放课堂

教学中,教者一方面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榜样,把从网上下载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给学生们欣赏,拓展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以能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灰椋鸟生活习性的资料,并进行交流共享,有效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文以载道,引领审美

“文以载道”,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高尚的道德情操。本课在教学中,教者除了引导学生品读欣赏文章中优美的词句、迷人的胜境,还通过读句子与作者情感的交融与共鸣,看《一个真实的故事》触摸作者为保护环境不惜献出年轻生命的灵魂,如春风轻抚儿童幼小的心灵,唤起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共生”情愫,春风化雨般地让学生受到了美学熏陶……

猜你喜欢
椋鸟交流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椋鸟的蚂蚁浴
“清洁工”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交流平台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交流平台
灰椋鸟的团队意识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