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受语文美

2009-08-11 09:01李雪梅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水仙花心灵美的

李雪梅 于 红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随着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聋哑学生的语言教育及语文教育使我陷入了深思,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特教教师尽快走近新课程,立足本学科教学,以本学科为突破口,优化课程教学;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把课堂作为课改的主战场;重视知识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强调学生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创新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是啊,聋哑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作为聋哑学校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怎样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幸福的乐园?

一、挖掘教材,优化课堂,享受语文美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具个性、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之一。语文世界是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构成这个世界的每个领域、每个方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我们都能感受到美的温馨,寻觅到美的倩影。这里有文学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可见,语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闪现着无穷的魅力,这是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力量源泉。聋哑孩子受先天残疾的影响,“言语”是他们的大难题,也是他们最难应付的课程,在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上是错误百出。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优化课堂,让课堂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让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觉语言,体味语言,把被动的学习语文,变为自主而快乐地享受语文。

如《水仙花》一文不仅写出了水仙花的清新与诱人,而且写出了主人公将“美”分享给大家的美好心灵,使读者既能品味花的芬芳,又有德育穿插其中。这篇课文不失为一篇熏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道德感和人生观的好范例。为此我在课前特意准备了一盆早开的水仙花,让学生闭眼闻花的香气,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随即让学生细心地去观察,去触摸,充分地感觉花的外观与香气,让学生观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水仙花。“白色的水仙花”、“好香的水仙花”、“黄色的水仙花”、“漂亮的水仙花”……虽然孩子们倾尽了所有的词汇,但仍觉得无法比拟眼中的水仙花。此时,我抓住契机再让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水仙花美的句子,用笔试着去画眼前这美丽而并不娇艳的花朵。细读课文,分析主人公的举动,让学生体会到水仙花此时带给大家的欢乐与美好,体会主人公的良苦用心。这时因势利导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让他们在与同桌分享水仙花的芬芳的同时考虑文章主人公的行动,并从个性化朗读、表演读、想象读中读出文章的主旨,激起情感的深化,从而达到德育、美育的有机融合。 整节课学生在柔美的情境中,沉浸于水仙花的芬芳,体验“有福大家同享”的味道。正是由于美感的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读着课文,品尝着语言,在思维和想象的海洋里畅游,主动地甚至是忘我地倾向教学过程。此时的学习不就是自主而快乐地享受语文吗?并且,孩子们的口语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充分的练习,使言语教学与语文教学又很好的融在了一起。

二、拓宽时空,开放课堂,享受语文美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离开了生活是苍白的,那语文只是呆在空中的楼阁。只有走向生活才能使语文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更应是师生间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开放而快乐的课堂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1. 时空连线,用心灵聆听语文

在教学中跨越时空的限制,通过时空隧道,让学生与文本的作者或主人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强调态度、情感、价值观的随机渗透。如学习《小八路》一文时,我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抗战时期,看看那时的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在和平年代,你们能够幸福地坐在教室里专心学习,你们有何感想,想和那个小八路说些什么呢?学习《老山羊请客》一文时,全文采用拟人手法,学生不容易理解,便采用角色表演法,跨越物种限制,让学生深入其中,解读课文,并渗透知错就改、热情待客等思想品德教育。这些在教学中穿越时空的交流,是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这样的课堂也成了生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闪现出了生命的光环。

2. 走向生活,用生活理解语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下转92页)(上接52页)多,了解才越见深切。”可见,五彩斑斓的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为语文课堂提供了源头活水。如学习《洗手帕》一课时,课文的内容侧重点就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内务劳动,但是落实到文字上,学生们却犯难了。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采取根据课文内容步骤洗毛巾,最后引导学生将毛巾换成手帕,在换的过程中再次带领学生同步进行演示,训练学生做到“手口合一”。

与此同时,我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事情学会有顺序地说话、写话,积累身边的素材,运用现成的模板,学习“照猫画虎”式写话,锻炼聋哑学生能够较好地把心中所想用笔尖流露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积累,从而拓宽语文的时空领地。如学习《秀秀明白了》一课后,让学生很吃惊的知道生活中的这些物理现象原来这么有趣,小小的暖瓶里还藏着这么深奥的知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理解和积累,而是将学习文本、积累文本的过程变成了寻找、发现、展示、创造的过程,学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情的陶冶、心灵的净化。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享受语文,在语文课中感悟生活,当他们感到有一滴纯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他们被没膝的风划过所震憾的时候,当他们被蜻蜓的脆弱而感动的时候,通过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就已经在一颗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我们也可以说,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焕发语文生命

童年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因而我们应该巧妙地应用评价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在场每一颗心灵都敞开,生命之花都绽开,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审判,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最和谐的统一。在教学中,我利用文本的内容巧妙进行即时评价,以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那孩子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就能发挥到极至,让课堂中的美丽生命随地绽放。

例如《好朋友》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为此,我启发学生用心去朗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文中人物如何互相帮助,两个人如何才算是“好朋友”。文字的理解是孩子们的大难题,为此我加强他们的朗读,让他们充分地读,在较准确、较流利的朗读基础上鼓励孩子们有感情读,体会课文的主旨。有时孩子畏惧读书,我便想方设法用激励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勇敢地站起来,张开嘴,大胆地读,读出准确的韵味,读出内心的感受……

在如春风拂面般的言语中,在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风采,也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猜你喜欢
水仙花心灵美的
打破平衡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的校 美的人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水仙花
唤醒心灵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心灵小语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