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蕴芬
课堂有效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可是,很多老师由于受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经常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据笔者观察,仅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就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问题零散琐碎,指向不清;所提问题难度偏低或过难;问题缺乏新意,问题老套;教师急于求成,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提问主体单一,几乎只有教师的问,鲜见学生主动质疑。
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低效的。它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限制学生思维,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有效提问要善于落实训练目标
提问要把握教材,紧扣目标。问题的设计不可“离题”太远,应集中、简洁,紧扣教学目标,使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同时,教师的提问应依照教学目标理出明晰的思路,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缺口,让知识的水流喷涌而出。比如苏教版国标本11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学生理解“由物及人”的写作手法。因此,学生在充分感受了柳树的神奇以及它顽强的生命力的前提下,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时,教师提问:“这句话仅仅在赞扬柳树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当这样的问题提出时,学生自然明白,原来作者不仅仅写了柳树,更是对一种精神的赞美,对具有这种精神的人的一种赞美。
二、有效提问要善于“抓大放小”
目前,提问过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问题。“提问”之“弊”明显地表现于课堂。“步步为营”的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板书”靠近的阶梯;“提问群”成为帮助教师绵延滔滔讲析的桥梁;“碎问碎答”成为桎梏学生创造思维的蛛网。
我们倡导课堂教学中要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以此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提问设计应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教学活动的“板块”,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多问”效果。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12册《卢沟桥的烽火》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抓住“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军偷袭卢沟桥是蓄谋已久的?”这一大问题,引领学生感受日军的卑劣行径,感受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
三、有效提问要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怎么来,笔者以为关键在于激活思维。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还应注意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想像力最佳时期。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面、画面,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去,诱发创造性的思维。如苏教版国标本第8册《最佳路径》一课,文中描写最佳路径的词语只有“有宽有窄、优雅自然”两个词语;此时,教者就可以追问学生:“请你想象一下,这条被评为世界最佳的路径到底会是怎样的呢?”学生便纷纷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描绘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再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种问题是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的。
四、有效提问要重视学生的质疑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最佳路径》一课,学完了一二两段,知道格罗培斯在设计路径的时候,虽然设计了50多次以后,他还是不满意,为此而焦躁不安。此时,教师可追问:“学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说:“格罗培斯已经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为什么他会为一个最微不足道的路径设计而伤透脑筋呢?”“难道他这50多次的设计真的都那么糟糕吗?”……学生自然就了解了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是败笔,而有效提问则能成就精品,锦上添花。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