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 蒋 月
一天,放学的时候,刚好与一个接孩子回家的家长同行,只听家长不断地在责怪孩子:“你被他打了怎么不知道还手啊,真没出息……”。
若细细观察,类似这类埋怨还真的不少。孩子们在一起,总免不了会跟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有时候,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了,于是,便有了以上家长如此这般的“教导”。
其实,成人把这件事看得过重并扩大化,有人甚至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在孩子幼小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产生交往障碍。作为幼儿园老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形成家园合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交往方式呢?
一、适度赞赏,鼓励幼儿正确交往
陶行知说过: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幼儿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都不相同,有些孩子性格活泼,乐于交往、善于交往;但是也有的孩子或许因为在交往中遭遇过不快的事,产生害怕交往的心理,显得很孤立。
如果孩子平时喜欢一个人玩游戏,有小伙伴一起玩时,他不愿把玩具与他人分享。而当有一天他自愿把玩具给他人并且学会了合作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马上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孩子在游戏中就会体验分享的快乐。而家长的一句赞美,不仅及时认可了孩子的良好表现,也满足了孩子渴望被重视被表扬的需要。
二、引导孩子,明白宽容是种美德
人对事物都有爱憎、好恶的态度,这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在道德方面表现出来的高级情感。当孩子感觉到身边充满众人关爱时,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作为父母和老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重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曾经有家长说过这样的事:孩子和自己逛街,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买,不买就又哭又闹,还对家长又抓又踢;而当和同伴有相同的玩具需要时,也会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目的,蛮不讲理,霸道自私。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对他人缺乏宽容的心态,当孩子出现以上行为的时候,作为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你让孩子懂得爱和宽容了吗?不光孩子在大人的关爱中成长,也要懂得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从身边的亲人开始,孩子才会推及到对周围的人和社会的爱,以及对事物的宽容心态。宽容是友好交往的润滑剂,有了它,交往就更简单、融洽了。
三、家园携手,营造和谐交往氛围
家长首先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家长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比如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家长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为你自豪。他虽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师也批评了他,我们要原谅他。”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交往习惯
良好的行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变成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的表象……作为家长和老师,要时刻注意训练孩子养成好的交往行为。对孩子交往习惯的培养,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明确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的分界线,让你的孩子明白界线是什么,以及孩子跨过界线后会发生的后果。从今天做起,每天都做到,保持一致。
家长还要善于启发孩子观察周围发生的人和事。当和孩子坐公交车,带孩子观察让坐的人,可以问孩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是自己,又该怎样做,及时鼓励孩子学习这种好的行为。当幼儿在尊老爱幼的友好交往中获得了他人的赞美时,一定会督促自己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
总之,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形成的,且幼儿发展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教师和家长长期耐心地指导,坚持一贯性原则。家园同步,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交往,在交往中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