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林
目前高中语文选修文本信息量大、内容多,而语文课的时间少,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完成任务,而采取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拓展语文学习的信息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学习整理、讨论归纳等任务;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小组间的协作、交流、分享,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能力的提高。
一、提升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与合作意识。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准确导向和学习的重难点,否则他们会抓不住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再者,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能力参差不齐,小组组织者、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不一定都很强,教师如果不给予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只靠学生自读自悟,那样学生则会漫无边际,而且随意性也非常之大,或者学生由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些什么而乱作一团。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教师因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不得不重新教起。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的消极反应,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三、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这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当然,我们在语文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小组优生“一言堂”、个体差异明显、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和自由化等等,这些问题应该注意避免。
四、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用来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源于课程标准,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能容“兴趣性”、“探究性”、“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合作,所以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或某一片段,只有留给学生这样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和任务,才不会使合作学习失去意义,流于形式。
五、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
2.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适时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
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总而言之,在合作学习中,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