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界新名词“皮书”

2009-08-11 09:01王振顶
中国科技术语 2009年3期
关键词:皮书

摘 要: 皮书一词适应社会需求应运而生,成为对各色皮书的概括词,成为图书出版领域的流行新词。分析了皮书的成词理据及其修饰的色彩词的文化含义,以利于人们理解运用该术语。

关键词: 皮书,成词理据,色彩文化含义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定期出版自己国家或地域各领域的白皮书、绿皮书、蓝皮书等各色皮书,中国也不例外,如近些年出版的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人口绿皮书、世界经济黄皮书等等。皮书一词适应社会需求应运而生,成为对此类书籍的概括词,成为图书出版领域的流行新词。

皮书一词被广泛使用,有其成词理据和被定为名词的必然原因,它符合汉语词基本的规范标准和原则,其交际值即交际到位的程度较高、较广泛。

皮书的产生填补了汉语对此类书称说的空白,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它区别于写在动物兽皮上的文字,是由此义借代引申出的一种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或社会组织就某一领域正式发表的带有动态分析、预测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前一含义不常用,只出现于与甲骨文、竹简、帛书相对的语言环境中,如《四川凉山彝族甲骨简牍皮书古籍考略》[1]。其引申义,正被广泛使用着,如各色皮书。

现代常用义的皮书产生的背景为:“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浪潮中,面对众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海量信息,政府决策者、工商业管理者,甚至普通市民都越来越意识到,仅仅凭借个人的判断是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的,人们强烈呼唤社会科学专家能对大量的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筛选和提炼,能对日常社会生活提出咨询和建议。……皮书在研究者、专业工作者乃至国家有关部委的决策层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科学家们则把编写皮书作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一种普遍行为。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皮书热,从上世纪末迄今,不到10年间,各地编辑出版的皮书已达200种之多。这种现象说明,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社会科学正在升值,为社会现实服务的社会科学家也在升值。”[2]皮书在中国恰逢其时地成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需要之间联系的纽带。

最早使用“皮书”这个名称的,是18世纪英国政府的外交文告“白皮书”。“18世纪英国大臣向英国国王递交的一种用羊皮包封的报告,由于羊皮是白色,因此称之为白皮书……目前,世界各国的白皮书特指由政府部门专门发布的报告,白皮书已经具有政府惟一发布报告的特征和功能,非政府类报告和图书不得使用白皮书形式向公众发布。”[3]

后来,一个国家的政府或社会组织正式发表重要文件或报告书时,因封面使用白、蓝、红、黄、绿等不同颜色,而将这些文件或报告分别称作白皮书、蓝皮书、红皮书、黄皮书和绿皮书。随着科技进步,又产生了电子化皮书,如:“随着2004年版本皮书的上市,从这一天起,那些期待皮书的中外读者即将获得的是一种全新的图书产品,‘2004年新版皮书将附加在一种成为SSDB的数据库产品。”[4]

在中国,皮书作为出版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图书方式出版,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而真正得到社会各界认识与重视的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版的一系列皮书。它们对每一年度中国与世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专题类皮书包容万象,虽不处皮书出版物的核心区域,但品种多样、内容广泛,且编著者均为国家有关部门的项目课题组、学术机构以及专门的科研单位,因而同样具有较高的决策参考利用价值。与核心类‘白皮书不同,这类皮书数量众多,单就皮书‘颜色而言,红黄绿蓝黑金,无所不有,加之其‘准政府出版物的特殊地位,是形成目前‘皮书现象的中坚力量。”[5]

皮书一旦出版就要有连续性,大多数情况是一年出一本,而一般研究报告或论文集则没有连续性,多为一次性出版。除了具有连续性外,皮书还能够对本年度的关键信息作出动态分析、预测、报告,而年鉴、志书和论文集等都没有总报告分析。此外,皮书属于学术报告图书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皮书是专家学者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以年度为单位的研究报告,承载的信息量大,还具有学术权威性;皮书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具有特别强的时效性;皮书由多位专家撰稿,每本皮书撰稿人一般有15~20人,多者可达30人,具有前沿性、原创性、预见性、实证性、针对性;皮书的编写针对某一时间段,因而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皮书一词往往与颜色词组合,形成较稳固的短语。考察各色皮书,其封皮颜色虽只是一种形式,但一般来说有其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内涵。

在皮书分类中,白皮书处于核心区,专用于发表政府重要文件或报告,白色有自白报告含义。专题类皮书的颜色蓝、黄、绿是根据皮书的内容而定的颜色,蓝皮书是专家或专业研究机构对实体运行所作的年度研究报告,蓝色代表客观的描述,如《中国经济蓝皮书》为专家对国内经济社会作出的描述分析与预测报告;黄皮书为专家对专题领域里的问题所作的分析与预测,黄色表警示注意,如《国际形势黄皮书》;绿皮书为专家对国内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领域所作的分析报告,绿色表“人民生活的质量”,如《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就是反映国内语言生活质量的。黑皮书对某专题发表批评或批判性阐述,如《全球化黑皮书》。橙皮书内容一般带有橙色预警引起注意含义,如《介绍联合国的〈橙皮书〉》,“该《橙皮书》是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的下属组织——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出版的《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一书的简称。”“ Philips和Sony-的橙皮书奠定了可写、可重写数字媒体技术规范,标志着可写、可重写数字媒质时代的来临。”(《橙皮书》摘自玂ne to One杂志,晓月译《记录媒体技术》2004年第3期)

但也有些皮书颜色没有什么特殊文化内涵,只是用封皮颜色特指某领域的皮书罢了。还有些书只是人们根据书的颜色特指所称说的书籍,在口语中“皮”儿化,与颜色词结合较紧,而区别于皮书。

皮书一词符合新词新语要经济明白的规范原则,它总括了政府或专家、专业研究机构出版或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双音化的简称符合汉语双音节为主的词汇主流。理解上,在与“纸质书”对立“皮质书”理解不通的语境下,蕴涵新的特殊含义。

总体来看,皮书的编撰适应了转型社会的需求,适应了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趋势。皮书名称的运用越来越常见,指称越来越必要,随着其意义固定化,使用广泛化,相信该词将会收录到词典中,确立其术语地位。

参 考 文 献

[1]熊克江,黄承宗.四川凉山彝族甲骨简牍皮书古籍考略.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2):70-71.

[2]周庆生.语言生活与生活语言.语言文字应用,2007(2):40-45.

[3]张大伟.皮书:在高端传播.中国卫生产业,2004(6):13.

[4]徐蕾.e化皮书.出版经济,2004(1):37-39.

[5]季玮晶.话说“皮书”.出版参考,2005(12):29.お

王振顶: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466001

猜你喜欢
皮书
刍议皮书出版中编辑的作用
作为学术传播媒介的皮书:使命与趋势
年鉴编纂的变革与守望
20周岁的“皮书”对出版业有何样本价值?
学术图书评价实证研究
皮书与当代中国研究
第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七届优秀皮书奖终评会在京召开
皮书:新一轮的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