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西方,专家们对“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应使用的术语争论不已。文章从纵向角度探析了英语中关于“自主学习”的不同术语及其含义,剖析了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中西文化中“自主学习”的不同内涵,并探讨了正确理解“自主学习”含义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概念,术语
一 英语文化中
“自主学习”的含义
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英语中关于自主学习的术语也五花八门,如self-regulated learning、active learning、self-education、self-instruction、self-planned learning、independent learning、autonomous learning、self-directed learning、self-managed learning、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主学习”复杂的用法可见一斑。
Francis R. Jones指出,学者们对该术语未能达成一致意见[1]。他使用了learner-led learning来指代作为概念意义的“自主学习”。
Dickinson则使用self-instruction用以指代广义的“自主学习”,他认为,self-instruction是指在没有教师直接控制下的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学习的自主学习环境[2]。
Jones却认为,self-instruction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即:学习者排除教师的干预,自主制定、计划和执行的有意识的长期的学习工程。他认为,狭义的自主学习不包括教学课程中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了避免混淆,他建议用autodidaxy指代课程学习中的自主学习。他还认为,部分或完全的自主学习必须包括语言学习指导老师(language-learning advisor/counsellor/helper)、协助学习(study buddies)、互助学习(tandem learning)。他还专门用supported self-instruction-指代教育机构的自主学习[3]。
Jones还区分了self-study与self-instruction,他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一种模式,是学习者依赖专家编写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因此,self-study的外延比self-instruction-小[3]。
Holec[4]、Brookfield[5]和Benson[6]使用learner autonomy,他们认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自己承担责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的管理活动而不是学习活动。他们区分full autonomy和partial autonomy,认为后者涵盖自主学习和非自主学习因素。早期的学者把autonomous- learning等同于self-study,而Holec、Brookfield 和Benson却将其等同于self-directed learning,有的学者还把它等同于independent learning。
Broady和Kenning[7]则区分autonomous learning和independent learning,他们认为后者相当于open-learning和self-access learning,专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物质资源和环境,而提供这些资源的学校或机构称为open learning centre,self-access centre or language--learning centre。
从这些语言学家的定义,可以看出不同术语所强调的不同侧面。learner autonomy体现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它侧重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或自主程度,强调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self-instruction-在Jones看来,指的是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不包括这其中的任何单一环节或学习活动。而对Dickinson来说,self-instruction-则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整个环境或氛围。independent learning侧重没有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self-access learning和open learning主要强调
自主学习的物质资源和环境。
二 汉文化中“自主学习”的含义
就概念意义而言,与西方自主学习理论相似,汉文化中自主学习的意义包括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或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它的指代意义同样涵盖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程度、自主学习模式。
在汉文化中,自主学习是:第一,指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比如制订学习目标的能力、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培养自主学习就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自主学习程度。它是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也是教育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教学大纲、学校、教师、教科书等)给予学习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对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宽容度。对教育实践者来说,培养自主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第三,指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总之,汉文化中的自主学习的核心意义“自主”受制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在统一的教育背景和学校体制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由此看出,汉文化里对自主学习的定位更多的是基于较广泛的内涵层面,大致相当于英语里的learner autonomy或者是autonomous learning。事实上,国内在该领域里有代表性的学者如徐锦芬[8]、庞维国[9]、高吉利[10]等都持这种观点。
三 英汉文化下“自主学习”含义的差异
“自主学习”的含义不仅在跨语域中存在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其体现的文化价值也不尽相同。西方文化强调自主性的个人和心理层次,而“集体主义文化”(特别在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汉文化中)则强调其社会层次。
虽然英汉文化下的自主学习在理论意义上和实践意义上基本相似,但是,西方的自主学习中心的物质条件齐备,配备了自主学习所需的多媒体网络设备、门类齐全的图书资料以及自主学习指导老师,而且体制灵活开放。因此,在西方自主学习的概念意义中,situation(环境)的意义相对较强。
英汉“自主学习”概念意义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自主程度”的含义上。对中国学习者来说,自主学习程度局限于相当有限的教育机制范围内,其学习目标、学习材料、学习任务都受到学校和教师甚至家长的控制,自主空间小。就“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意义而言,中国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相对被动的,往往只体现为对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选择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指:(1)传统课堂教学伴随“提问式”或“交互式”自主学习模式;(2)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或者课外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3)也指远程教学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其中(1)占主导地位。总而言之,西方的自主学习是主动的、高程度的,而汉文化的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低程度的、在有限自主学习环境下所进行的。
四 正确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经过跨语域、跨语际的研究,其丰富的内涵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之所以试图界定英语中“自主学习”术语的不同含义是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在跨语际交际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和文化的影响,“自主学习”的含义也存在差异,因此英汉语言中的概念“自主学习”在含义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等关系,结果导致人们在理解“自主学习”概念上出现偏差。
第二,每一种理论的起点都从其概念的界定开始。对不同“自主学习”术语内涵的准确把握是认识西方自主学习理论的基本前提。近年来,中国学者在研究国外自主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英语中“自主学习”术语的多重性、复杂性等问题并为此困扰,因此笔者认为在这方面的探讨非常必要。
第三,探讨和比较中西文化下的自主学习含义,目的在于找出两种文化下对自主学习的不同定位,从而吸收并借鉴西方自主学习理论中先进、合理的成分,用以指导教学,并最终能够全面提高中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 考 文 献
[1]Jones F R.Self-instructe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2003.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5.
[3]Jones F R.Self-instruction and success:a learner-profile study.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3):378-406.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1979.
[5]Brookfield S. 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ing Adult Learning.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1986.
[6]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Harlow: Longman,2001. [7]Broady E,Marie-Madeleine K.Learner autonomy:an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s.El-speth Broady and Marie--Madeleine Kenning,eds: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London:CILT,1996:9-21.
[8]徐锦芬. 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9]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高吉利. 国内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 外语界,2005(6):55-60.お
吴书芳:南阳理工学院外语系,47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