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制造世界

2009-08-07 06:56
收藏·拍卖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国馆双年展策展

方 湘

素有“文化界奥林匹克”之称的威尼斯双年展,如今已横跨三个世纪,迈向第53届。今年的双年展主题定为“制造世界”(Making Worlds)。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B1rnbaum)在解释这个主题时说,“一些作品将展示‘制造中的世界。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物体,也不仅仅是一件商品。它代表世界的视觉,认真地说,它可以被看成是‘制造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不同的国家,主题“制造世界”被翻译之后,每个词所隐含的意义都有略微的差异在英语里,“Makinq Worlds”的匠气比较重,指代一种非常脚踏实地的制造方式,在法语里,“Construire des Hondes”的术语味道更浓些:在德语里,“Weltenmachen”听起来有点儿夸张;而在瑞典语里,“Skapa v·rldar”与造物理念息息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神学内涵。正因为如此,本届双年展为那些程度各不相同的翻译,以及具有误读性的理解提供一个发生的场所,从而使得展览富有创造力。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一种文化摆出来供以参考,势必将所有文化视为静止之物,或者为文化设了个固定的本质,这就跟僵化的刻板印象没什么区别了。每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会增加这个世界的想象内容,也许新的世界就诞生于不同世界的交汇处。

本届双年展的中国馆主题定为“见微知著”,策展人是年轻艺术家卢吴,参展艺术家有方力均、邱志杰、何晋渭、何森、刘鼎、曾梵志、曾浩共7位。而与国家馆并行的机构邀请展中,1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将呈上他们“给马可·波罗的礼物”。

“见微知著”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意为圣人能以小见大,从首看尾,见现象而知本质,知错能改。

卢吴解释,因为中国馆的所在地——一块未经加工的草坪和军械库的末端,馆中站立着巨大的油罐体量足以淹没任何艺术作品带来的视觉冲击,“见微知著”便是想从改变观者欣赏的角度来改变空间,“油罐之间最大距离为3米,最小间距只有80厘米,我们只能在小空间内动脑筋安排小作品,所有的作品都需要观众仔细寻找。”因为场地原因,除影像作品之外,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将出现在中国馆内,最小的作品会是一个手掌大小的绘画。

作为中国文化部指定的策展人,卢吴在谈到选择参展艺术家的标准时表示:“我不会选择那种很‘聪明的艺术家,这些善于炒作的人在我看来缺少艺术家应有的基本素质,不管这类人的作品如何,只要让我看出他的‘聪明意图,就会首先将其从我的名单中划去。我喜欢比较感性的艺术家,他们始终在坚持自己的追求,而且非常勤奋。”

艺术家李善单和白双全将分别代表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奔赴威尼斯。李善单将在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以“个人馆”的形式参展,成为艺术史上华人亮相威尼斯“个人馆”的第一人,他带去的不是现成作品,而是在现场创作的“图腾能量”油画。而白双全将以“制造(完美的)世界海洋、香港、异邦的城市和梦”为题关注香港,这个个人生活被高度组织与规范化的城市中,人的孤独及由此触发的出逃的想象力。

本届双年展还非常值得关注的是绿园城堡的意大利馆更名为“Palazzo delle Esposizioni”,该馆会全年开放,成为不同领域汇聚的平台——艺术,建筑,舞蹈,戏剧,电影,每一种都是威尼斯双年展的关注对象。同时,今年双年展将授予小野洋子和约翰·巴尔代萨里终生成就奖——金狮奖,以表彰他们对“语言艺术的革命性突破”。

猜你喜欢
中国馆双年展策展
策展成为一种系统的工作方式
《策展哲学》
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有中国办展经验的,才能算国际化策展人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亮相
海宝带你游世博(一)中国馆、香港馆、澳门馆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