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天价艺术品是为了欣赏?

2009-08-07 06:56林行止
收藏·拍卖 2009年6期
关键词:艺术品财富艺术

林行止

艺术品市场又掀起抢购潮。这种热潮有其历史渊源,吉拉珍·凯恩在她《艺术和金钱》(Geraldine Keen:“Moneyand Art—A Study Based on the Times-Sotheby Index”)一书里,提供了良好的思考线索。根据她的考证,自从罗马时代开始,艺术品就随财富的兴替而转移。罗马帝国国力强盛时,她从被征服国中抢回了大批的艺术品,用以装饰罗马的皇宫神殿:当时发了战争财的富商,亦不甘后人,购进艺术品点缀他们的豪华居所。经济规律显示,当一个消费者需要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市场就必有供应,而当更多的人需要一件物品时,这件物品的价格就会标高。罗马富商是世界上第一批抢高艺术品价格的人。笔者无意在这里复述艺术品的“流亡史”,不过历史上清楚地记载,罗马帝国覆亡后,艺术品失散各地,最后集中在以出口致富的佛罗伦萨,使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生色不少,其后随着国力的消长,艺术品大量流入荷兰、比利时,接着是法国、英国、美国、中东产油国、日本,中国现在已后来居上。财富与艺术品共存的倾向,是极之明显的。

应该一提的是,“先富起来”的中国人虽然在艺术品拍卖场“勇往直前”,把不少艺术品价格抢高,但当代艺术家对他们的评价不高,不少甚至不太愿意把作品卖给他们,因为当中不少人购买艺术品目的在等待高价卖出获利,许多人像购进红酒一样,把拍卖得来的艺术品寄存拍卖行的“公仓”,看亦不看一眼,对此艺术家大感不是味儿。现在在内地非常活跃的法国艺术评论家茱迪·本阿莫一余款(称“猪笨愚”也许较有趣)在年初出版的《艺术的价值》第二卷(Judith Benhamou Huet:《The Worth of Art(2)》),明白指出有中国画家对这类“投机者”避之唯恐不及。

现代人高价购买艺术品,动机远较罗马人复杂,根据上述二书的陈述,笔者归纳为下列数点:

一、流芳万世在艺术品展览会,我们常见“某人欣赏”字样;在参观艺术馆,我们常见一些艺术品上鑴有“某人珍藏”的铜牌,这个“某人”,就是艺术品的收集者,他的名字,将长留于艺术界中。艺术中人和新买主都会保留他的名字,前者在纪念他为保存艺术品所作的努力,后者则会用之作为艺术品的历史性旁证。同样道理,如果位收藏家将他的藏品献给国家,艺术院或博物馆还会辟专室,以他的名字为名展览其藏品;这类事例,在欧美屡见不鲜。至于艺术品炒家之能引起传媒“炒作”和“留名”,与拍卖公司雇用大量专门“联络”传媒的职员有关。茱迪的书说仅佳士得专职与传媒周旋的雇员最少三十四人,在他们的活动下,艺术品投机者都像名人般成为传媒“追逐”的对象。

二、逃避税务以美国为例,买艺术品送给国家可获免税优待(数额以不超过当年总收入百分之三十为上限),而这些艺术品还可让你拥有直至你逝世为止(即物主死后将之捐给国家)。这法例刺激豪富兴起与其给政府抽税不如作个艺术鉴赏家和慈善家的冲动,因此令美国博物馆的珍藏愈来愈丰:但此中漏洞亦多,“报大数”是最常见的作弊手法,一件值一万元的艺术品,卖家愿开十万元的收据而以二万元成交!买家可获税务好处,不在话下。

三、视觉享受如果谈艺术买卖忽视了买家对艺术品的鉴赏,对他们无疑是一大侮辱;但真诚地愿意付出天文数字换来“视觉享受”的能有几人,未免令理性的分析者生疑。

四、投机保值和中国画家的“即席挥毫”结果形成作品粗制滥造及供过于求不同,外国画家大都懂得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据说丹纳死前曾焚毁大批自己不满意的作品,这是其画作叫价愈来愈高的原因之一i即以梵高那幅十五枝花的《向日葵》,亦为他所作六幅《向日葵》仅有“流落民间”的唯一一幅(四幅为艺术馆收藏,一幅毁于广岛原子弹辐射)。稀有性加上自罗马时期遗留下来的拥有艺术品象征身份地位品味高尚的“传统”,艺术品身价在货币不断跌之下,愈来愈高就可以理解了。五、地位象征在庸俗的物质世界,一般人以华屋名车和珍贵首饰作为财富的衡量标准,但严格来说,这些东西有二项重大缺点,第一是它们可以以分期付款获得,第二是它们缺乏独特性。所有这些东西,只要有钱就可获得。

但艺术品,尤其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所象征的财富地位就高一层,这类商品,英国经济学家许舒(F.Hirsch)称之为“身份商品”(Positional goods)。挂一幅“无价之宝”名画,不但可显示主人的财富,同时体现了其品味与艺术修养,进而令其人格升华,拥有艺术品无疑是洗脱“铜臭”的最佳途径。

六、炫耀吉卜赛土皇帝以烧篷车陪葬,印第安酋长则以烧其珍贵的皮革及毛毡为葬礼仪式不可或缺的节目。这些当众将最珍贵物品烧为灰烬的行为,与现在人们购买华屋、名车、首饰的心理如出一辙(不过吉卜赛和红番较极端罢了),两者都在表现对财富毫不在乎的心态,这种行为,美国经济学家韦白龙(T.B.Veblen)称之为炫耀性消费(conspl‘cuous consumption)。购买“稀世奇珍”的艺术品,亦有这种含义。艺术品本来是供公众参观的,将之收为己有,等于以金钱合法地剥夺了公众鉴赏艺术的权利,这与吉卜赛人和红番极尽浪费能事的葬礼,在炫耀性上,只有程度上的分别。

上述六点理由,加上通胀因素,笔者认为是高价购买艺术品的全部动机:为欣赏而以天文数字价钱购买艺术品的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说而已。

猜你喜欢
艺术品财富艺术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纸的艺术
食物也是艺术品
新财富500富人榜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艺术品被盗
爆笑街头艺术
Dolan Geiman 梦幻环保艺术品
刘茜陶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