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尤其是1949年以来,中国人念兹在兹的就是现代化。
现代化转型,在我们看来,至少包含四大关联课题:经济建设之路如何从快速增长转型为科学发展;农村区域(县域)发展之路如何得以真正启动;社会建设之路如何从根本上促进民众福利之增加;政府自身建设之路如何进行关键性的系统改革。
2009年9月中旬,本刊采访组走进了陕西。十余天中,采访组驱车千余公里,西逾宝鸡,东至商洛,南越宁陕,北迄白水,驰骋关中,穿越秦岭。在宝鸡陈仓区县功镇焦峪沟村村民的窑洞里,在商洛比亚迪公司的巨大厂房外,在宁陕县财政局局长激情四溢的谈吐中,在白水县一览无余的苹果园旁,在蓝田县汤峪镇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记者感受到了陕西难能可贵的相应探索:
借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国家试验”,陕西,客观上在探索着一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而不是走东部那种被人形容为“财富拼盘”的经济发展老路;
毅然啟动一直难以真正启动的农村区域(县域)发展之路,陕西,开出县域经济“三化”(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组合“药方”;
在财力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陕西,让民生工程成为系统性、规范性、长期性的制度安排和职能实践,民众福利的大同世界首次浮现出其初步轮廓;
此中的牛鼻子,当属陕西拿出的《关于促进科学发展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试行办法》,通过对官员政绩考核的变革与进步引领了政府自身建设之路。
这四大变革与进步,都可体现为政府的财政行为;而陕西财政,更以财政自身的变革与进步践行和助推着整个陕西的变革与进步。
陕西,新中国曾从这里走来。作为新中国的“龙兴之地”,中共中央曾在陕西寓居13年,并自此走向1949的新纪元。
而今,陕西的种种变革和探索,给我们贡献着难能可贵的二次“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