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 察民意 知民情 解民忧 帮民富

2009-08-04 09:03李红妹孔令首
绿色中国 2009年1期
关键词:民情杂志社民主

缪 宏 李红妹 孔令首

2008年12月19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中共浙江省常山县委员会、常山县人民政府、绿色中国杂志社、《农村工作通讯》编辑部协办的“民情沟通日”制度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先后由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唐园结、总编辑李文学主持,中共浙江省常山县委书记金运成在论坛上介绍了常山县“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情况,常山县委副书记徐常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孔森、副县长王文达等领导出席。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日报社、中央党校、民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中国农村杂志社、绿色中国杂志社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浙江省常山县“民情沟通日”制度进行了研讨。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张全景

常山建立和实行“民情沟通日”制度,让县、乡镇、农村干部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化解矛盾,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脉搏,关心群众的疾苦,常山县坚持数年的“民情沟通日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一定能够更密切地联系群众,组织动员群众的力量,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

“民情沟通日”制度的实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二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保证,三是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四是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举措。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民情沟通日”制度。一是要加强这一制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二是要正确地选择和确定民情沟通的主题和内容,三是要抓好民情沟通的准备与总结,定期通报“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效果,在抓重点上下功夫,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焦点问题。

人民日报社编委、秘书长张德修

常山县委、县政府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畅通了民情渠道,理顺了群众情绪,维护了群众权益。

“民情沟通日”制度适合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值得好好总结和推广。

我们应该不断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和丰富内涵,并进一步探索在县与乡之间、乡与村之间的沟通,长期坚持下去,务求工作扎实见效,不断推进该项活动向纵深发展。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副局长曾贤钦

“民情沟通日”制度首先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创新,通过它能进一步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其次是很有效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群众有些纠纷,包括邻里一些纠纷,能够反映上来,包括对村干部有些什么意见,包括对上级党组织一些政策有些什么看法、建议也可以反映,有利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

“民情沟通日”制度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效机制,培育了一种“沟通文化”。

“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成功实践,是与重视党的建设、重视群众的利益和民主权利分不开的,其核心就在于领导干部时刻为人民着想,全力为人民办事,这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加快“三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个法宝,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副巡视员曹国英

“民情沟通日”制度是社会协商沟通机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有机结合,包括了协商意识、道德约束、社会互信机制建立等,是很值得重视与研究的一个领域。

这一制度可以在干部和群众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良性机制,凝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把加强干群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村干部不断强化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村民与村干部之间增进了了解,加深了感情,理顺了情绪,实现了社会协商沟通机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有机结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

常山“民情沟通日”制度的经验,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这种沟通是政府和民众的一种直接的、良性的互动,是政府主动顺应民意的重要一步。这种沟通本身是一个利益协调机制,可以传达政府决策的信息;也是一种很好的执政方式,通过沟通平衡利益关系,处理利益矛盾,这种沟通还是一个公共权益的有效监督,在公开、透明中实现民主决策。这种沟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服务的过程。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

“民情沟通日”制度体现了基层党建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它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流程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关注民生的第一信号,以民情沟通来推进基层民主的落实,以基层民主的落实来扩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正当权益,以扩大农民的正当权益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来促进和谐发展。

这一制度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了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的核心价值,体现了基层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马宝成

“民主沟通日”制度有利于乡村治理机制的转换,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意向和需求,并根据需求来决定基层治理工作的方向,提高基层民众的民主意识,锻炼民主能力,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指导途径。从基层民主角度来看,“民情沟通日”制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三个自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利于化解基层社会的各种矛盾。

“民情沟通日”制度是一项很好的课题,需要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

“民情沟通日”制度提供走向民主政治可持续发展的通道,因此,“民情沟通日”制度实际上是民主协商制度的一个基础。

深入研究“民情沟通日”制度和大的民主制度怎样接轨、和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怎样衔接,有利于制度本身进一步深化创新。

这个工作做好的话,能给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全局性的经验。

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黎祖交

“民情沟通日”制度体现了四大特点:

一是互动性,村干部和村民双向互动、平等对话,一起提出问题,共同研究问题,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既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使得农村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到了实处。

二是针对性。村与村的情况不同,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不同,“民情沟通日”制度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是引导农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是时效性。一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现场解决问题现场答复。村里有条件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无条件解决的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成熟时尽快解决;解决不了或答复不了的通过填写“民情沟通单”,报送上级实行上下联动和反馈机制,让其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广的范围内得到落实。

四是操作性。活动方法具体,简便管用,并且形成制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避免了以往“空对空”流于形式的旧习,又防止了“打乱仗”的无组织无纪律状况,很符合农村基层实际,很适合农村干部群众的“胃口”。

浙江共产党员杂志社总编吴建平

“民情沟通日”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民主促民生的体现。

这种制度在农村用草根民主的办法,在民主的框架下来解决民生问题,来切切实实尊重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民的权益,用民主来促民生,用民主来慰藉民生。它在扩大民主过程中,创造了一个能被农民接受,也能回应农民要求、保护农民权益的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

它能让我们的领导知道,怎么样搞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多、很有操作性的探索,值得总结推广。

猜你喜欢
民情杂志社民主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编者的话
泸州市纳溪区:1005名民情直报员确保民情直达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民情写在“日记”里 有的放矢解难题
“民情日记”贵在真情实意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