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泰荣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就说明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情景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新课程中开展情景教学法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情境教学法的策略
“情境教学法”就是以情境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或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到课本的有关知识点,并围绕课题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认真、细致、系统地反思。反思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知识结构;升华思想方法;归纳问题解决的范围。这样就基本完成了课本内容的讲述,再通过必要的题目训练进行检测、巩固,就能达到深化提高的效果。
情境教学法的实践
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有效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新课的开头,巧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造力,而学生也会带着兴趣思考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在教学《人生当自强——少年能自强》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前边的一个框题,我们学习和讨论了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自强是指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自强。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来培养自强品质呢?(走自强之路的方法与途径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少年能自强”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创设情境,解决教材要点。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论性强,抽象难懂,使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时事资料、故事、幻灯、漫画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运用与概念和基本知识相关的生动、形象、贴切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展示、比较、归纳、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难懂的知识,达到易懂、易记、易运用的教学目标。在《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我先播放了韩红的歌曲《天亮了》,然后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许多学生听了这几个故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心。此时,我再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很多学生讲述了父母关爱自己的小故事,非常感人。
创设情境,突出学生主体。在教学认识活动中,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的学习活动。在思品课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确保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在课堂上,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自己吸取知识,老师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巧妙地辅设问题,科学地引导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例如讲《身边的诱惑》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两个派别,辩论“游戏机利弊之我见”。辩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两派的观点,理解了游戏机的利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设置情境,课堂的气氛不再是凝固的,而是活跃的、快乐的,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讨,独立性增强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宰”作用完全转变,由“主宰”转为引导,更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更能在这一过程中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就会敞开心扉学习,展现其个性和创造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创设情境,培养实际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在《认识自我》课堂上,我设计了以下情景教学。首先,出示情境材料并配合语言描述:在校运动会上,4×100米接力正在紧张地进行,突然,本班的参赛队员李明同学摔倒了,这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由于摔倒耽误了时间,影响了比赛成绩,奖牌落入了其他班,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情境材料显示后,同学们的情感因素很快被调动起来,他们纷纷举手阐述想法,学生们发表看法后,我表扬了积极发言的学生,而后引导学生们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讨论:你认为发言的同学中谁的想法和做法正确?为什么?讨论时既可以评论自己,又可以评论别人。讨论进行得很热烈。这份情景材料内涵较为复杂:对集体的热爱和对同学个人的关心这两个思想认识点交织在了一起。因此,对李明同学究竟该“责怪”还是该“关心”,有些同学在这两种认识之间难以抉择。于是,我向学生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李明同学,摔倒后,你希望同学们怎样对待你?希望他们责怪你还是关心你、安慰你?这种换位式的教学方法将讨论推向了高潮。这次情境教学过程在紧张有序、团结活泼的氛围中画上了较为圆满的句号。学生们因正确地认识了自我而高兴,我作为教学过程的调控和主导者,也因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课标的要求而感到轻松和舒畅。
情境教学法的思考
把握体验与领悟的切合点。思想品德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引导和确立科学观念的重任,因而在学生的一系列体验活动之后,还需重视学生领悟的内容、程度,并适时加以指导,真正体现出“在实践中获得了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实践”的哲学道理。
探寻课堂与社会的汇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设置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可将学生的课外研究结果在课堂上汇报并引起新的思考和讨论。在课外则组织资料检索、亲身实践、调查访问等活动,做到既人人参与,又有所分工。增加课堂教学内涵,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建立主导与主体的融合点。学生在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中进入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释放出内在的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方法,自主体验与探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则表现为,要努力挖掘学生创新的知识点、思维点,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将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体验过程。
追求个性与共性的结合点。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探索一种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奖励、提供展示机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以肯定和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真正进入到主动思考、努力实践的思想境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思想品德的内化与外显,需要学生亲身的积极实践;思想品德的培育与生成,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引导。这些都是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任务的主要途径。对思想品德课程这一价值取向的认同,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一定要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安全的教学氛围,创设能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于主题突出的生活情景中,将学习、探索、活动、践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做到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