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汉文
我校的课改实验是在边实践、边总结、边改正中进行的,这与我校学生的基本状况相关。我校的生源一部分是工厂子弟,还有绝大部分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不重视,学好学坏无所谓;他们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较差,家长忙于生计,往往忽略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亟待提高。因此,这给政治学科的课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几年来,通过我校师生的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政治学科的课改之路。
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落到实处
我校政治课教学课改的首要课题就是“促进学生由盲目性学习转为主动性学习,从而实现创新教育。”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呢?也就是说学生怎样才能爱看书、爱思考、爱发言、爱探讨呢?
教师要结合实际做可能性提问。这个可能性提问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议,刺激学生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初二思想政治课的《同学·朋友》一课中,教材要求学生找一找自己有多少同学朋友,绘一绘自己的社交圈子,但我校大部分学生由于是外来打工者子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有多少朋友,大多数人根本就说不出来。所以,我就设计了一个开场白:“同学们,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朋友,你们想不想有更多的朋友呢?”学生马上说:“想!”我顺势引导学生看书,学生读懂了书上教的交友方法后,我结合他们学习生活的实际,与学生共同研讨怎样才能有更多的朋友。由于研讨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学生很感兴趣,同时也避免了个别学生没有朋友的尴尬,学生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这堂课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这种刺激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对教材进行适宜的删减或重组,选择学生愿意回答、乐意回答的问题。问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另外,教师在课外也要适当了解一下学生,避免提出学生反感的问题。这样,学习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教学目的也就落到了实处。
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实现交往互动
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在把握学科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紧扣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课堂教学目标,创设能启发学生学习的情境。例如,讲《师友同行》这一课,在探讨“你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搭建了这样一个实践平台:让学生把不喜欢的师生关系和期待的师生关系通过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这一活动深入学生心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学生很快地结成了一个个四人小组,把他们不喜欢的老师的言行配合学生的行为演得活灵活现,学生的表演也让老师很受启发: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于发现,在于启迪。进行完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学生归纳出不喜欢的师生关系是批评、说教、训斥;学生所期待的师生关系是尊重、理解和沟通。如果学生进行活动后不进行归纳总结,这种实践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在教学中,实践活动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收集资料,开展激情小辩手活动或讨论会等。这些实践都能让学生实现交往互动,同时,在交往互动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只有深入实践才能走进书本,再从书本中走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让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爱、鼓励、平等中进行
老师要包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学生之间的平等,更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学生本身就存在个性差异,我校学生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的开朗,有的沉闷,有的顽皮,有的老实,还有的外来打工者子女总是独来独往,个别孩子还存在心理问题。有这样多个性差异的孩子,要想在一堂课中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常常认为:教育是全面的,绝对不能忽略有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孩子,在教学中总让那些会发言的、爱发言的学生发言,课堂教学是比较精彩,但这绝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试着调动那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试着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课后尽量通过接触、谈心、观察等形式,发现他们身上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想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从而让这种信任成为学习的动力。一个普遍被认为有智力障碍的学生,经过我多次引导,也渐渐敢发言了,我发现这样的学生往往能说出能令人惊讶的东西。所以,任何学习方式的设置都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和学本身就是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让课堂教学在爱、鼓励、平等中进行,让学习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这也应该是教师所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