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事业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实现预计目标和效益而制定和实施的贯穿于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纽织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会计资料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065-0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合法规范性原则,相互牵制原则,有用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要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安全,促使其有序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普通存在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内控意识相对薄弱,特别是“一把手”内控意识淡薄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许多单位的”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因此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够,抱着有与没有无所谓的态度,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所谓内部控制仅仅是凭经验加以简单的控制,或者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胜问题。
2、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财务与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财务部门应该参与到单位的管理活动中。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业务工作为重,财务部门属于职能科室,是为单位业务科室服务的。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仅仅扮演“付款员”和“记账员”的角色,无权参与单位的重要决策乃至业务管理活动,对单位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
(二)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1、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有的单位认为会计人员只要按以往工作经验做好收付款和记账工作就行了,没有制定各岗位分工的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人员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内容也不清楚;还有的单位有科室的职责制度,却没有细化到每个岗位,设立具体的岗位职责说明。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迄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运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谁也说不清应该怎么做,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单位虽有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更多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陈旧,且相互之间不相协调配套。
3、印鉴保管上的漏洞较多。应该说这是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疏漏。有的单位将财务章和法人章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人,还有的单位将支票、财务章和法人章同时由出纳一人保管。
(三)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业务流程不尽合理
1,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关键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比如: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有的单位出纳兼任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等等。
2、授权审批的金额界限不明,授权审批制度有待改进。授权审批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它要求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时要有明确的授权审批主体、授权审批金额权限和审批流程。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这影响着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并使单位内部的财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3、流程控制体系很不完善。具体有三种情况:一是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二是有些经济事项的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的程序,很多单位费用开支实行的都是事后“实报实销”的制度;三是流程控制的先后顺序不尽合理。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报销流程都是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领导批准后才转至财务部门,执行起来影响财会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由上文可得出,事业单位应根据其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训,重视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但要真正确立起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还必须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一些相关领导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学习。为此,各级会计管理机关即财政部门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分期分批和分类型地对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举办相关的研讨班,使他们在了解把握内部控制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内部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
2、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分析。部门预算现在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制度,而且带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性。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特有的核心内控手段之一。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既与国家财政预算相联系,又对单位全年财务收支有硬性约束。各项收支应编制预算,统一核算;预算一经下达执行,不得调整,如需追加,应严格审批制度;应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完毕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并采取改进措施;明确规定财政预算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超出限额的实行集体审批,重大项目支出由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
3、加强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应当保证单位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具体业务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比如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
4、加强审计监督职能。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能否切实实施,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和外部力量共同予以保证。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资讯,帮助科学事业单位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组织成功地达到所需要的内部控制水平服务。另外还可以借助外部审计机关再对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审计。
5、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目前,计算机已在各行业得到普遍应用,会计电算化基本实现,但计算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往往被忽视了。特别是在财务人员使用计算机方面,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没有严格的岗位和职责分工,岗位权限没有设置,不使用密码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这些现象有待于加强管理。
6、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控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