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球
摘要:近年来,衡阳市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暴露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十分有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较弱等相当突出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提高财政综合统筹能力,实现衡阳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的目标,必须尽快壮大衡阳财政实力,切实改变财政收入比重偏低的问题。文章从宏观角度分析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所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衡阳市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衡阳市;财源结构优化;问题:对策
财政是支持政府实施其全部职能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政府部门参与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而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与强度主要取决于政府掌握的财力和对财力的有效分配和使用。因此,如何优化财源结构不仅是财政部门的工作,而且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衡阳市财源结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优化衡阳市财源结构的建议和对策。
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成因
(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衡阳市财政收入中67%以上来自税收,而经济结构决定着税源分布结构,进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大小。高税率的行业增加值比重越高,对GDP的贡献越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就越高;反之,低税率行业增加值比重越高,对GDP的贡献越大。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就越低。从产业结构现状看,经济结构层次较低的问题比较明显。2007年,全市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4.45%、40.77%、34.82%。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规模企业比重低,个体经营户多,非盈利性或者不含税行业比重高的特点,规模企业占GDP的比重为37.36%,个体及私营经济占GDP比重为58.0%,不含税行业占20.5%。与省内其他13市州对比来看,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问题比较明显。
(二)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快,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动力还不强
经济规模的扩大是财政收入增收的保证,经济发展了,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提高了,财政收入的税基才能得到保障,经济的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1978年,衡阳市年末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0.77%,全市GDP占全省GDP的10.86%。2007年。衡阳市年末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0.71%,全市GDP仅占全省GDP的9.01%,经济总量在全省所占份额呈现减小的趋势。
(三)“速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导致衡阳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严重偏低的重要因素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政收入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衡阳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要低,一个重要原因是衡阳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偏低,造成“产业结构低级化”、“产品结构低值化”、“市场竞争低弱化”,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不快,导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衡阳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重要因素
衡阳市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其重要原因是衡阳市自然资源丰富,只要大规模投入资金和劳力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就能迅速得到回报,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因而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但由于长期以来大量资金和劳动力不断投入自然资源的开采,导致开采失控,形成过度竞争,导致销售收入大大减少,矿产资源开采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税源萎缩,而加工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采掘工业要高。单位产品创造的税收也要多,但衡阳市加工工业严重滞后,并且加TT业中仍然是初级产品,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单位产品创造的税收收入仍然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衡阳市税收收入的增长,而且随着矿产资源储量的逐步减少,高附加值的工农加工业发展缓慢,税收增长会越来越艰难,财政的结构会越来越不合理。
(五)收入征管中存在薄弱环节
近两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拉动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主体税种也获得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税收监管不到位,征管手段不完善,偷税、漏税、逃税、骗税、欠税现象依然存在,在减少财政收入的同时,增加了GDP总量,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自然下降。
二、优化财源结构的对策
(一)创新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积极推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是衡阳市现实的需要,只有将财税收入同经济增长结合起来考核评价各级的政绩,才能确保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财税收入有相应的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经济发展速度的相互攀比,防止弄虚作假。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目标责任制。政府在制定工作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既有精神奖励又有物质奖励,特别是对财税部门和有收费权的单位,对超额完成任务的一定要给予重奖或提高超额部分的提成比例,做到及时兑现,不打折扣,确保奖惩措施真正能起到促进财税增长的激励作用。
(二)加强税收征管,强化财政收支管理
1、强化征管责任。抓好对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的监督检查,防止和纠正越权减免、应征不征及征收不到位,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2、认真清理和取缔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减免税政策以及到期和过期的税收优惠政策,禁止越权减免缓税。
3、积极清理和收缴企业欠税、国有资产转让及出售收人。
4、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特别要加大对商业、交通运输、餐饮、建筑、房屋出租、美容美发等特种消费行业的税收征管。
5、加强支出管理改革。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各级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很大。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对非税收入要做到收支脱钩和收缴分离;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各类支出。
(三)借鉴发达城市经验,推行“阳光税务”工程
1、加大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纳税对象明明白白地知道各项税收政策,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杜绝暗箱操作,力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运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为纳税人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对偷、逃、欠税行为在依法惩处的同时予以曝光,对税收有重大贡献单位和个人政府要予以重奖。
3、对定税制企业、个体户要严格把握政策和标准,要深入调查了解定税单位的经营动态,减少随意性。
4、要优化服务质量,创优环境保障财源。良好环境建设是财源建设的“加速器”。既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坚持内资、本地客商,外资、外商,一视同仁,着力激活民间资本,引导全民创业。又要营造积极的金融环境,企业和银行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信用,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
要发挥好作用。真正营造一个开放有序,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要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管理,用好财源
按照构建公共财政要求,深化财政各项改革,管理和巩固好财源。
1、研究制定新的企业扶持政策,主要包括招商引资、扶优扶强、企业改制、属地管理等财政政策。
2、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3、大力推进政府采贿,节约财政支出,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强化税收征管。依法组织收入
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坚决堵塞税收漏洞,对增加税收总量以及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显得至关重要。首先,抓好税源管理。切实做好税源的调查、摸底、分析和预测工作,加大企业审计力度,特别是对一些账上无利润而上交税收很少、但不断增资扩产的合资、股份制、大型私营企业要进行严格审计,促进企业尽快建立健全财会管理制度;坚持不懈地开展税收执法大检查,加强对重点税源、税种以及主要行业、企业的征管工作,形成以查促管,以查促收的良好局面。同时,对减、免税到期的企业及时进行征税。其次,推进税收征管模式创新。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推广电脑评税工作,适时对“双定户”进行税负调整。再次。加强征税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反腐败教育,增强责任意识,防止和纠正越权减免、应征不征及征收不到位,坚决杜绝“人情税”,确保税收足额入库。
(六)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
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并且自成体系,发展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要把旅游业作为新的财源增长点,大力加快旅游业发展。
1、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高度谋划衡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2、要进一步加大对衡阳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衡阳的知名度,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
3、要千方百计加大旅游投入。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解决旅游交通设施的落后状况。要通过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衡阳的旅游开发,同时要制订各项优惠政策和采取过得硬的有效措施,大力引导民间投资投入旅游开发。
4、要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搞好1—2个特色且发展前景好的旅游景点的开发,积极营造旅游精品。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扶植体现地方特色,产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开发,以此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5、要实施旅游业投入与盈利并举。要在旅游业做大、做强、做成产业上下功夫,要逐步实现旅游业盈利、创税,真正成为产业,使旅游业走出没效益的困境。
(七)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培植新的税源
衡阳市农村居民仍占全市总人口的66%,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分别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1%左右,要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大量农村剩余带动力转移到城镇,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从而为税源的增加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