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凤 王 敏 史新萍
半夏泻心汤是仲景名方选自《伤寒论》,临床运用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目前临床上将本方大量用于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
1 组方原则及制方特点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的“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和《金匮要略•呕哕下利篇》的:“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治之。”可见,仲景本方是用于治疗因太阳病不解,而出现柴胡汤证,本该用柴胡汤治之,而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和由于脾胃之气不畅,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心下痞及肠鸣而呕等证。仲景则根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规律,结合脾胃的生理特征,围绕脾气主升,喜燥而恶湿,为阴土;胃气主降,喜润而恶燥,为阳土,这一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关系,拟寒热并进以调阴阳,苦辛共用以顺升降,攻补兼施以平虚实之大法,尽治中焦脾胃之诸症。方中重用半夏和胃消痞,降逆止呕为主,干姜协助半夏辛苦散结以和阳,以辅药。黄连黄芩苦降泻热以和阴,佐以人参补虚,使以甘草、大枣扶正以祛邪,又可调和诸药。如此,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用以顺其升降,补泻同施以调其虚实,使胃气得和,升降复常,则痞满吐利等症可愈,对调整消化系统特别是胃肠功能有特殊效果。
2 临床运用
根据近年来对半夏泻心汤的研究,将此方广泛运用于胃肠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单纯性肠梗阻、菌痢等疾病。认为不论是细菌引起的炎症,还是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因平滑肌痉挛所致,均可运用本方化裁治疗,由于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往往寒热夹杂,虚实共存,表里同病或上热下寒。故仲景半夏泻心汤则针对疾病的复杂性和脾胃的寒热虚实不同特点,而立法遣方用药。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可谓得心应手,实为治疗胃肠疾病的首选方和基础方。
3 典型病例
3.1 慢性胃炎 患者男,37岁,机关干部。于2007年4月,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暧气,反酸、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雷尼替丁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10月病情有所反复,求治于中医,见:胃脘部胀痛,嗳气吞酸,不欲饮食,口干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数。投半夏泻心汤减人参,加藿香,柴胡,苡仁治疗上腹部疼痛,隐痛明显消失,暧气、反酸灼热感、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减轻,经巩固治疗十剂而愈。
3.2 胃溃疡 患者女,30岁,商人。几年来因忙着做生意而没有顾及自己的饮食,经常胃痛、胃胀、呕吐、泛酸、嗳气。后来,疼痛加剧。就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但服则痛止,不服则痛剧,反复了1年,求治于中医,见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予半夏泻心汤加丹参、黄芪、乌贼骨、桂枝、煅瓦楞二剂而疼痛减,守方10余剂,随访2年无发作。
3.3 幽门狭窄 患者男,40岁,工人。在2007年10月份被医生诊断为“幽门狭窄”。见:干呕频频,食后尤甚,上腹部胀满,消瘦苍白,口干苦,神倦乏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夜卧不宁,舌边尖红,苔心微腻,脉弦数。投半夏泻心汤加竹茹、白芍、重楼、石斛、川芎3剂而呕吐止,守方10剂而告愈。
4 体会
半夏泻心汤以寒热共伍,攻补兼施,苦辛并进,阴阳并调为组方特点,本方药仅七味,就其直接和协同作用,则治疗远超出了仲景原来的心下痞及肠鸣而呕的范围。笔者认为凡因脾胃中焦之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异常所致的水湿运化障碍,气滞血瘀及一切病理产物阻塞中焦所出现的一切病证,均可使用该方。方中黄芩、黄连、半夏、干姜,据现代药物研究,具有抗菌消炎,止痛止呕的作用,而人参、炙甘草 、大枣则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缓急止痛,类激素之抗炎镇痛之效。因此,本方除体现出现代医学的抗菌消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和解除平滑肌痉挛外,还对消化系统起双向调节作用。运用好本方的关键贵在抓住疾病的本质,掌握好本方的制方特点,分清寒热虚实之孰轻孰重,随症加减化载,否则,就违背先贤制方之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