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福丽
摘要:中小企业曾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其直接就业创造和间接就业创造功能为解决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质量相对比较低。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法制环境的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遭遇了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双重挑战。然而,危机的同时也意味着产业升级机遇的来临。为顺利渡过这一就业“寒冬”、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均应做出充分准备,以防范我国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的严重下滑,实现“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
关键词:中小企业;就业创造;直接就业效应;间接就业效应;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72-03
一、中小企业的就业作用
1、就业创造功能显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广大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和应届毕业生,对我国失业率水平的整体控制起到了核心作用。其吸纳就业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的运作机制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实现了劳动力供求行为的市场化。综合起来看,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就业的十大内在优势:(1)产权清晰,私有产权组织是最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2)组织形式多样,经营方式灵活,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遇、规避市场风险;(3)技术起点低,投资需求少,容易创办,能够充分调动群众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在数量上占优势;(4)资本有机构成低,资金的就业效率较高;(5)主要面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需求弹性大;(6)可涉及的领域广,覆盖的行业范围宽,尤其是服务业;(7)普遍规模较小,大多数属于民营经济,部门不易受到地域限制;(8)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低,就业门槛低,可以弹性雇工,适合下岗职工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状况;(9)不需要国家投资,不增加政府财政支持,可以减轻国家的投资压力;(10)高科技企业的市场扩张力较强。
与上述直接就业效应相比,中小企业的间接就业效应更大。而且间接就业效应具有一种双向倍增的性质。即如果中小企业顺利发展,带动的全社会间接就业会成倍增加;如果中小企业发展受损,带动的全社会间接就业会成倍减少。中小企业的间接就业效应原理也可以归纳为十大方面:(1)中小企业发展能够促进市场分工和专业化;(2)创造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3)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4)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5)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产业化;(6)具有产业集群效应;(7)提高产业效率;(8)促进经济增长;(9)催生自主创新;(10)促进出口增长。
2、存在就业质量赤字
然而,另一方面,与其显著的就业创造功能相伴,中小企业的就业质量问题也一直比较突出。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受到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为了规避用工成本,企业的生产条件及劳动用工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加上外部监管力度有限,中小企业的从业者劳动权益受损情况相对比较严重,可以说,在中小企业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就业质量的赤字。主要表现在:劳动条件相对较差,缺乏劳动保护措施,工伤事故频发,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威胁;工资水平偏低且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不签正式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不合法;员工流动率较大,缺乏就业稳定性,企业随意辞退;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试用期不办理社会保险;工作时间随意延长,加班不计报酬或不能按照法定额度足额支付;劳动争议数量较多;缺乏工会维权组织等。
实际上,作为就业问题的两个方面,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数量是质量的基本保证,质量是数量的更高要求。就业质量上不去,就业数量也会受到影响。中小企业固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如果这些就业岗位工作质量比较低,那么就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收入的增长,最终限制企业生产规模和雇佣规模的扩大。两者之间应当维持一个良性的循环,即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提高劳动补偿水平,改善就业质量,以提高生产率,为更多的数量增长奠定基础。
二、中小企业的“寒冬”:遭遇国际国内双重挑战
1、国内法制环境的严格化
2007年,我国劳动就业领域出台了两部对中小企业影响较大的法律法规,即《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在充分考虑目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地位和实力的不平衡格局的基础上,《劳动合同法》贯彻了向劳动者倾斜的立法原则,致力于从多方面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就业促进法》则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强化公平就业,限制劳动力市场歧视。两部法律刚一出台就引起了中小企业较大的震动,至2008年两部法律已进入实施程序,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艰难推进。对中小企业来说,这两部法律不仅会导致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且大多数企业赖以生存的低劳动力成本的经营模式也将被迫终结。简单地说,两部法律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直接弊端是劳动用工成本激增,这对本来就步履维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2、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
与此同时,在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2007年以来,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资金链循环乃至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不利影响。以广东、浙江等沿海出口大省为例,那里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的,国际市场上出口需求的巨大回落导致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中小企业纷纷出现破产、倒闭或裁员,其来势之猛、波及范围之大,已有媒体以“倒闭潮”来形容。有消息说,仅2008年上半年东南沿海即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这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忧虑,首当其冲的是因此产生的大量失业,以及代替裁员的另一种办法——减薪或降低员工福利。这意味着不仅就业岗位的数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而且即便能够保留就业岗位的劳动者其劳动补偿水平也将面临缩水的风险,出现就业质量赤字进一步恶化。
3、挑战也是机遇:产业升级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中小企业“倒闭潮”的来临从另一角度看也预示着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大好机遇。实际上,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困境并非始于今日。中小企业“倒闭潮”的根本原因既有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所带来的短期剧烈冲击,也有不可避免的企业技术水平落后、要素价格结构性上涨的共同作用。而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和劳动者福利改善要求的上升,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产品附加值过低,处于国际产业分工链上底端的企业走向衰落乃至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产业升级,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主流产业逐步夸入国际产业分工链的中高
端。这一轮优胜劣汰的“倒闭潮”正可谓是启动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的一个良机。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200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关闭的企业的确有5万多家,然而,同期新注册的企业也多达9万多家,远远超出了关闭企业的数量。其实,如果我们冷静分析也不难发现,那些倒闭的企业从总体上讲都属于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力被市场周期性波动所淘汰,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是一种非常正常的“适者生存”。今天,在整个珠江三角洲企业生产经营普遍比较困难的时候,深圳的情况相对要好一些,就是因为深圳的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起步较早。
三、中小企业的出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
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从业者的就业保障需要各方综合努力来实现。政府首当其冲,其主要责任是加大当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应从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人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劳动者则应注重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凭借出色的就业能力来获得高质量的就业。
1、政府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目前最大的困境是用工成本上升而产品需求下降,因此导致整个资金链不可持续。当此关口,政府应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危机贷款,放宽贷款门槛、健全政策性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同时,大范围减免或缓收停收中小企业各项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额度,提供支持中小企业战胜困境的贴息资金,以帮助中小企业开源节流。从长期看,政府还要破除中小企业行业进入的管制壁垒,拓展中小企业的国内发展空间,帮助企业扩大内销;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扩展中小企业引进国外创新成果的合理渠道,加大企业自主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功能,健全公共就业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减少劳动者就业转换的摩擦成本。
2、企业
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是限制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而这些水平的提升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中小企业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减少决策失误、提高企业经营稳定性,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奠定基础。在技术方面,重视技术创新,加强研发投入,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在人才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特别是对于企业的核心人才,更要注重从招聘、考核、晋升等多个环节、使用多种手段来进行培养和激励。在品牌方面,要找准市场定位,强化品牌管理,打造具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品牌,通过品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在企业文化方面,要启动危机管理程序,提炼企业核心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渗透将员工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激发员工为企业目标而自觉奋斗。
3、劳动者
就业能力的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从业者缺乏就业稳定性、恐惧企业倒闭或裁员的根本原因。劳动者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到没有终身就业的饭碗,只有终身就业的能力,认清当前客观的就业形势,树立灵活的就业观,化失业压力为自我提高的动力。其次,要对自己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多方面的客观分析,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个人和岗位之间的切入点,以便强化优势、改进不足,从而在就业转换的过程中处于有利位置。中小企业从业者一般具有较多的从业经验,实践能力较强,但知识陈旧,技术落后,不能从容应对快速的市场变化。因此,一方面要注意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于中学,另一方面要注意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学习或自学,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扩张知识积累。最后,做好职业发展规划,避免随波逐流,实现成功转型。多数中小企业从业者由于缺乏核心技能或专业能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没有明确掌握,导致每一次就业岗位的转换都处于退步或原地踏步的状态。因此,要获得持续的职业发展,必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途径,才能够获得阶段性的就业成功。
总之,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定能够从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顺利渡过中小企业的“寒冬”,实现“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正如前不久温总理在广东调研时引用雪莱的诗所表示的那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责任编辑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