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炜
当代教育家钱初熹博士在谈到21世纪美术教育发展时指出:“从我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普及运用以及生活水准的提高,美术将全方位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美术的机会将越来越多。”21世纪是一个新的图象化时代,它与语言、声音、运动等重新构造其学校知识和体系。而美术所呈现的现象、情感与审美等突出的个性取向,使得我们在看待美术的时候往往是从人的角度进行的。
一、我国美术教学面临的一些问题
首先,美术教学方法是美术教育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学的实际效果。长期以来。我国的美术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理论灌输式教学是其一贯手法,没能切合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出更多的、更加行之有效的、更加切合当前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实际水平的提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没能加入相应的实践内容.也没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种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导致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
其次,以往的美术教育观念倾向于理性和“美术技法论”,即更多地强调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发展,弱化了其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和促进,特别是在促进个性化发展与创造性方面的作用。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知识,不注重发展其能力,都是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唯唯诺诺,缺乏独立思考、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第三,长期以来,美育归于德育之列。就学习绘画和雕塑而言,教师多要求学生采取写实的形式,完全图解过程。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学的中心目的是培养具有写实能力的人才,而忽视个人情感的表达,因此美术教育体系是不完整的。现代美术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美术对人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已被实践反复证明,建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美术教育中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因人施教。对学生而言,学习视觉技能的用途不仅限于产生艺术品。就好比学习阅读和写作不只是为了写出文学作品一样,也不是为了造就大批职业艺术家(虽然职业艺术家可能产生)。学习视觉技能的目的是为了增进我们思维的创造成分,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多的自我设计和选择空间。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内核是人的创造力的培养,而理性和感性、意识与下意识形成了一个创造性的整体。往往在语文、数学等的教学中失去了很多感性与下意识的教育,而正是美术教学所偏重的,弥补了教育的不足。
综观以上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美术教学还理解得比较片面,教师的美术教学观还大都单一停留在“学科本位”的层面之上。这必然会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技能训练。这种情况极大地牺牲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趣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只能使课程成为一种枯燥的“知识讲授”与“技能传递”。笔者以为,要想解决以上这个问题,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势必要在怎样让学生“乐学”、“志学”上下功夫。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应该成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当然的选项之一。
二、对我国美术教学的思考
为了论证笔者的观点,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地挖掘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教学的价值。笔者以为,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吸引学生的目光。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为主导的人文精神,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一切建立在学生本身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历相联系。强调学生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学生的目光。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吸引了学生目光,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增强学生的兴趣。诚如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助手,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一旦学生对某事有兴趣,心理上就会处在一种亢奋状态,学习起来便感到其乐无穷。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认为:“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细细思考,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自己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这会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如上树形时,教师创设情境:一个勇士为了让被巫婆变成了松鼠的爱人更好地生活,于是在今年种两棵松树,明年种三棵松树,年复一年的,形成了一大片的松树林,变成松鼠的姑娘在这森林里自由自在地幸福生活着。这时利用投影仪播放松树的逐渐增加,直到松鼠在树林里自由地跳动的画面。这样让学生理解了一种树形的定义,激发了他们绘画的欲望。对于这些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如果老师一味地讲解,纵然妙语连珠,学生也容易分散注意力,其结果只会是老师口干舌燥,而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东张西望。利用投影仪辅助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可见,现代教育媒体的教学功能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事物的发展过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抽象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第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新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我们老师只有传授学生“捕鱼”的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起到作用。创新并非高不可攀,理论研究表明每一个智力健全的人都有创新潜力,所有的人生产和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需求和经历。相反,过多地模仿,循规蹈矩,不习惯独立思考,喜欢从众,事事听话,过于追求表扬,过分统一要求,过分追求成功率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作业这一栏要减少一些约束,使学生能放宽心去创造,表达自己心中所设计的画面,这时反复地利用投影仪播放各种不同资料,使学生有“材”可用,提高创造欲。
谈及了上述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后,恐怕还遗漏了一个在教育家看来十分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利用中有一个“度”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美术课堂不是多媒体使用得越多越好,它也要视情况而定、视学生而定。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统一于教学结构中。苏联著名的教学论专家尤·克·巴班斯基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的最大效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通过最佳媒体的“恰当”运用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速度和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但也要有一个“度”,电教媒体的使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喧宾夺主,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多媒体性质和作用,来考虑如何利用电教媒体,选择最佳途径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们的美术教学还很不完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究其根源,在于美术教学中的“学科本位”,在此观念影响之下,教师只重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和教学的困境,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应该是解决的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