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

2009-07-31 06:59王关区额尔敦乌日图刘小燕
北方经济 2009年13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销售收入农牧业

王关区 额尔敦乌日图 刘小燕

一、农牧业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一)主要产业优势明显,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1乳产业。2006年,内蒙古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牛奶加工企业97家,年加工鲜奶66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全区奶牛存栏301万头。牛奶产量880万吨,人均鲜奶占有量367公斤。到2008年上半年。全区百万元以上乳品加工企业增加到108家,实现销售收入271.9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37.%,实现增加值67.9亿元。

2肉产业。2006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56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3.17%:其中羊肉产量8l万吨,占全国羊肉产量的17.2%,牛肉产量达到39万吨,占全国牛肉产量的5.2%,猪肉产量达到96万吨,禽肉产量达到34万吨;从加工企业看,百万元以上的肉类加工企业426家。实现销售收入241.7亿元;超亿元的企业21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5个。2008年上半年,百万元以上的肉类加工企业已达到471家,实现销售收入107.9亿元。实现利润11.3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41.9亿元。

3绒(皮革、皮毛)产业。2006年,我区山羊存栏达到1862.18万只,羊绒产量679吨,绵羊存栏3732.26万只。生产羊毛9.8万吨,皮张产量5264.4万张,驼绒产量382吨。山羊绒、细羊毛、驼绒产量均位居全国第1位,山羊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2.5%;绒毛(皮革)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237家,实现销售收入197.6亿元。2008年上半年,绒毛(皮革)加工企业增加到268家。实现销售收入119.1亿元。

4粮油产业。2006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05万吨,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12位。我区粮食加工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主要有玉米加工、小麦加工、稻米加、小杂粮杂豆加工等行业。截至2006年末,全区百万元以上粮食加工企业有378家,加工转化粮食619万吨。到2008年上半年。粮食加工企业增加到421家,实现销售收入110.8亿元。

2006年,全区油料种植面积2122万亩。总产量221万吨,其中向日葵种植面积和总产,位居全国第1。目前,我区油料加工已形成了东部的豆加工和西部的葵花籽加工两大群体。2006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油料加工企业达到65家。2008年上半年,油料加企业增加到89家,完成销售收入33.9亿元,实现利润1.7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18.1亿元。

5菜薯产业。2006年,马铃薯种植面积880万亩,鲜薯产量879万吨。2006年,51家百万元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加工转化鲜薯145万吨,加工率达到16%:马铃薯流通企业16家,交易额达3.7亿元。2008年上半年,百万元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发展到63家,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流通企业18家,交易额达2.6亿元。

6饲草料和特色产业。2007年,全区打贮草总量达到914万吨,其中天然草地打贮草量572万吨,人工草地打贮量342万吨:人工种植牧草保留面积1978万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978万亩,青贮饲料播种面积达到1087万亩。2007年,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饲料饲草加工企业已达到129家,饲料产量达到25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81亿元。增加值24.8亿元,实现利润4亿元,带动农牧户28万户。

2007年,全区特种种植基地面积4338万亩,特种养殖基地动物饲养量189万头(只),带动农牧业户达到36.68万户:百万元以上特色加工企业有365家,完成销售收入141.7亿元,完成的增加值45.7亿元,实现利润15.1亿元,上交税金3.6亿元。尤其是沙产业、中蒙草药生产加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48亿元、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9.29亿元,分别带动7.9万户和4.4万户农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二)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十一五”头几年,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8年上半年,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已达到2047家,比“十五”期末的1541家增加了1032家,是“十五”期末的1.33倍,年均递增速度为26.78%;在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23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35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8家。

2006年,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企业销售收入为1159.9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的大关,比上年增长32.6%: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14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0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到767.4亿元,完成增加值222.4亿元,实现利润52.7亿元。

(三)驰名品牌不断创立。社会贡献越来越大

“十五”期间,我区培育出了鄂尔多斯、鹿王、仕奇、伊利、蒙牛、草原兴发、河套(酒)、草原(糖)、小肥羊、塞飞亚等11个中国驰名品牌2006年,又新增了维信、科尔沁牛肉2个驰名商标;到2008年,全区农畜及其加工产品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增加到23个。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农村牧区繁荣和农牧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收购农畜产品资金达264亿元,比2000年的57.3亿元纯增了206.7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35.8%:2005年。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带动142万个农牧户加入到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是“九五”期末的2.6倍,“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6%。到2007年末,已有160多万个农牧户纳入了农牧业产业化生产、加工的链条中,农牧民全年人均从产业经营中获利1300元左右。2005年。全区农牧业产业化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3万人,比“九五”期末的10.2万人纯增了22.8万人,是“九五”期末的3.2倍,“十五”期间年均递增26.6%,相当一部分农牧民成为企业的职工。

(四)农牧业产业化的类型多样。基本组织模式合理

1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农副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该类型一般以“公司+农牧户”为基本组织模式。

2中介经济组织带动型。这种类型是以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含农牧民专业技术协会)、供销合作社、乡村经济技术服务实体等为依托,通过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户从事专业生产。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目前,内蒙

古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已具一定规模,全区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745个。

3专业批发市场带动型。专业批发市场作为一个流通网络枢纽,引导所在地区及农牧户,按照市场供求信息及价格信号,及时提供相应质量与数量的农畜产品。有些批发市场还扩充了功能,为农牧户提供包括市场、技术信息、优良种子、农牧用生产资料以及生产技术服务在内的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

4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带动型。所谓现代农牧业示范区,是将项目区建成由自给农牧业向商品农牧业转变,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进一步促进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的样板区。它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的特点及生产、示范、带动和服务四个功能,对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农牧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小、加工层次较低,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我区农牧业产业化还存在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初加工产品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等问题。200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企业162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仅有235家,大多数企业是初级加工的小企业。以肉产业为例,2006年全区出栏羊5196万只。其中50%左右被小企业初步分割后进人消费市场,缺乏进一步的深加工,这样降低了羊肉的增加值。发达国家肉类的深加工率达到90%,而我区的深加工率小得多。

(二)农牧民在农牧业产业化中得到的实惠有待于增多

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一些龙头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招商引进的企业。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非常呵护,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以及资金支持等,而忽视了农畜产品经营与基地的建设,结果出现了农牧户与龙头企业的社会地位不对称、扶持农畜产品政策不到位、农牧户与龙头企业利润分配不合理、农牧民的利益受损等现象。农畜产品加工增值的利润很难惠及农牧户,加之农牧业生产抗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实惠不多。

(三)品牌保护力度不够。优质产品不优价

我区农畜产品的最大竞争优势就是地方特色、品质优良,部分农畜产品虽然已经注册商标或原产地标志,但是由于保护力度不够、宣传广告不足等,往往品牌产品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其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也不高。

(四)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

尽管各级政府对农牧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投入政策不完善、财力有限等,财政投资仍然不足;农牧业产业化的投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农牧户贷款难,导致信贷资金也不足:加之企业和农牧民自身的投入能力有限等,使得农牧业产业化资金短缺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三、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对策

(一)创建良好的农牧业产业化软硬环境,促进龙头企业的大型化、集群化

一是要加强道路建设,提高道路的运输量,二是要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的门槛。提高引进企业的标准,适当提供优惠条件,避免企业成为当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包袱。三是要制定行业标准。并严格执行。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在价格上体现出同类产品的不同品质,实现优质优价,从而有效维护我区特色优质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四是要加强基地建设,发展现代农牧业。农牧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加快现代农牧业的发展。五是要完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降低金融风险,为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有效推进龙头企业向大型化、集群化、加盟型方向发展。大型化、集团化等是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

(二)完善农牧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建立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把传统的“企业+农牧户”形式改变为“企业+合作组织+农牧户”的形式,广大农牧民以组织的形式与企业进行对话,以改变其弱势地位。要充分认识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制定扶持农牧民合作组织的有效政策,加强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使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中介服务组织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龙头企业的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维护农牧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等,需要中介服务组织进行维护协调。

(三)拉动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农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农牧业产业化主要以工业发展的理念、市场经济的理念对传统农牧业生产进行改造,推动其向现代农牧业转变。要有效放大农牧业产业化对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使农牧业科技贡献率、土地产出率和农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等显著提高,使农牧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在农牧业高新技术密集的优势地区发展产品基地,促进基地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区域特色化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从而在这些农牧业高新技术密集的优势地区形成优势产业带。

(四)注重农牧业人才培养。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农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愈来愈突出,社会化服务也明显跟不上农牧业发展的要求,近几年,农村牧区学历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出去打工,这对农牧业的发展和科技普及等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严重缺乏人才,也很难吸引更多的农牧业科技人员到基层服务。人才流失和很难引进的情况,使得农牧业长期摆脱不了科技含量较低的困境。因此,在农村牧区重视农牧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吸引和留住农牧业人才的有效机制,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当务之急。

(五)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实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

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要使广大农牧民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通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还要使农牧民能够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有效拓宽农牧民增收的渠道。还要通过农牧业产业化解决农牧业生产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农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建设、农牧民生产技术服务等一些制约农牧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而使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六)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引导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优化

强化农牧业产业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的载体性作用,放大工业化对农牧业产业化的带动功能及城镇化对农牧业产业化的扩张功能。农牧业产业化在吸纳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农牧业领域的同时,加快了农牧业要素向工业部门和城镇的转移。要通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使城乡之间、工农牧之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资源要素形成对流转移之势,从而推动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交融发展。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销售收入农牧业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第2届中蒙博览会国际绿色农畜产品展在呼和浩特市隆重举办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西藏农畜产品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销售收入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2013年修船完成产值表、修船销售收入表、修船艘数表、修外轮创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