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跃 张永新
[提要]随着九江进入工业化(重化)阶段以后,产业结构要升级换代。九江市逐渐向内涵式城市化发展,强调要素功能,生产功能逐渐向县城转化。县域经济成为“九江争取应有地位”的主战场,是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九江经济新的增长极。本文从九江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出发,试图探求各个县域经济体间的竞争力差异以及县域经济本身的差异。
[关键词]九江;县域经济;竞争力
江西九江目前人口的86.2%以上居住在县级区域,农业及矿产资源等主要以县域为载体或蕴藏于县域之中,县域经济的稳定与否对九江的安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的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另外,县域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也是九江工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九江各县(市)结合自身特色,不断发展,其总体规模不断增加,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并创造了以瑞昌、永修、德安为典型代表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同时,由于九江县域发展条件各异,广大地区的县域经济还比较落后,即便是发展较好的县域,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
一、九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
截至2007年底,九江有县级行政区划10个,其中市辖区2个,县级市1个,县9个,开发区一个。分别为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和共青开发区。县域数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总数的12.5%。
1九江县域的国土规模。九江县域陆地国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国土面积的99.5%。
2九江县域的人口规模。九江县域内人口达4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22%。县域内人口最多的县为都昌县,达到78.28万人;县域内人口最少的是德安县(不包括共青开发区),仅为16万人。
3九江县域的经济规模。2007年,九江县域经济GDP为276.76亿,占全市GDP的46.71%。县域经济GDP如表1所示。县域经济GDP规模占全市GDP比例最大的是修水县,达6.62%;最小的是星子县,仅为2.57%。
县域财政总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02%,但财政供养人口比例县域占到全市供养人口的86.23%。地方财政收入2000—2007年五年规模如表2所示。
二、九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较
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的差异以及县域经济本身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采取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了全国经济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发展梯次,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有所拉大,而这种差距集中表现在县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可持续协调发展。
1县域经济的人均GDP比较。2008年,全国人均GDP为9057元,百强县人均GDP为21000元。江西全省人均GDP为12204元,九江市人均GDP为18058.39元,九江县域人均GDP为6770元,2008年九江县域人均GDP是全国人均GDP的74.75%;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域是九江县域人均GDP的3.1倍。
如果小康水平(人均GDP)按800美元计,约合人民币5480元(1美元折合人民币6.85元),则表明:到2007年底,九江县域人均GDP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但县域人均GDP并不等于大多数县域的人均产值,而是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人均GDP小康水平以下的县市还是存在的。
2县城经济的综合实力比较。在第九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九江县域尚无一个。以2003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来看:人口84.8万人,GDP为16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产业结构:一产、二产、三产比例是11.8:55.3:32.9,一产比例最高的达31.2%,最低的有1.9%;二产比例最高的达77.7%,最低的有31.4%;三产比例最高的达43.7%。最低的有17.6%。百强县(市)的产业结构差异性反映出县域经济的地域性。
2007年九江市全市:一产、二产、三产比例是13.7:53.2:33.1;九江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一产、二产、三产平均比例为22.8:50.7:26.5,都昌县一产比例最高的达29.5%,德安县最低为13.0%;德安县二产比例最高的达65.9%,都昌县最低的有35.5%;星子县三产比例最高的达36.8%,九江县最低的有20.7%。如表3所示。
三、九江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比较
九江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代表了经济转轨的脉络。县域经济最近30年来取得较大发展,总体趋势更多的表现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多重转变。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蕴藏了九江多重转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比较明显。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各个层次,从县城到乡镇、从东部到西部等都存在着内部与外部发展的不均衡,存在明显差距。
一是从地域来看,GDP最高的修水县,达到39.2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62%;落后的星子县GDP为15.23亿元,占全市比重仅为2.57%。从大的区域来看,经济较发达的修水县、永修县和瑞昌市分布在西部、南部地区,而经济落后的星子县、德安县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2007年,九江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超过5亿元的县仅有修水县1个,超过2亿元的县6个。
二是经济强县集中了县域经济的很大比重。2007年,经济强县(修水县、永修县和瑞昌市)国土面积仅占九江全部县域面积的42.35%,人口占全部县域的39.65%,但GDP占到全市GDP的18.74%,财政收入占到九江县域财政收入的44.26%。
三是县域经济在各县际间甚至在县、市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例如县域GDP之比如表4。
2县域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农业效率较低。九江大多数县域仍未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二产、三产比例是23:51:27,而百强县(市)产业结构为11.8:55 3:32.9,因此,经济较发达的县域主要是工业起主导作用。九江近70%的县域农业比重在20%以上,有20%的县域农业比重在40%以上(如表5所示),而2007年江西省GDP中一产的比重是16.5%。这些县域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分散、效益低。同时,工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工业规模也明显偏小,工业效益还不高。因此,县域经济整体上表现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
3县域中小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发展不足。目前,九江大多数县域的民营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国际一流的现代企业,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10个县域中一共有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44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31%;在经济强县修水县。34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年销售收入为27.71亿元,仅相当于一家大型企业的年收入;九江县域全部工业利润为23.37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的82.04%,仅相当于南方发达地区一个镇的财政收入。而很多县域,由于工业化进程缓慢,工业比重较低,税收薄弱,还有一些县市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这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4县域内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源的素质较低。据统计,目前县域单位6岁以上的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是7年,而城市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是9年多,相差2年多。县域全部农村住户劳动力文化程度中(平均值),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5.23%,初中程度的占49.05%,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仅占2.31%。即使是最发达的县域,人均受教育的年限还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人才不足、教育落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懂市场、掌握较高技术、懂法律的高层次人才更加缺乏。人力资源素质偏低导致县域经济基础不牢,法治后劲严重缺乏。
5县域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并面临较大困难。九江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937.25元。2006年至2007年间,九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9%,仅是江西省和九江市城镇居民同期收入增长幅度的三分之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7倍,但是这只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另外,县域农业结构不合理和效率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将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6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据世界银行统计,1995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镇化率平均为75%,中、低等收入国家分别为60%和28%,而中国城镇化率还不到30%。到2003年底,中国城镇化率40.53%,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以上,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40个百分点。九江市城镇化率为41.65%,城区人均道路面积12.87平方米,绿地率42.18%,绿化覆盖率44.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6平方米,日供水能力34万吨,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5.68%,污水普及率76.22%,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53标台,城镇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其他城市建设主要指标均名列全省前列。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九江城镇化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县域城镇化滞后的主要表现是城镇规模过小,城镇的极化效应难以发挥,而且城镇的建设步伐严重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同时,县域盲目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单纯地上项目,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有限财力的低效率投入。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