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童
2000年,我高中毕业,当时国内大学已经开始扩招,在校生已超过百万,而且今后还将继续扩招,我父母认为:这预示着中国的大学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过渡。他们预测,随着扩招的进行,几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竞争会非常激烈。他们说,当时在国外的留学生还不到五十万,对于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是要做几百万分之一,还是要做几十万分之一,是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于是父母和我商量,要送我出国留学,也正符合我的心愿。不久我就以优异的托福和高中成绩考入了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精算专业,开始了漂洋过海的留学生活。时光荏苒,一晃到了2004年秋天,我已经上大四了,还有一年就将本科毕业。
近几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走出国门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加拿大更是很多家庭的留学首选地,大量留学生学成毕业后,工作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找了,家庭高投入培养出来的留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压力。我原本想2D05年毕业后考研,可大四一开学,我发现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兄弟姐妹很多,便马上告诉自己“打住!如此争着考研,到时一定又是供大于求,就业时如果研究生学历不是必备条件,竞争中自己连年龄优势都没有”。于是我决定本科毕业就工作。
中国有句老话叫未雨绸缪,主意一定,我立即着手准备,与同学们不同的是,经过认真思考,我将视野扩大,不仅局限于加拿大,连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关注,到世界的大坐标系里寻找自己的职业位置。2004年9月的一天,我从网上看到美国一家跨国公司——华信惠悦管理咨询公司芝加哥分公司要招精算专业毕业生,对照了一下条件,感到自己还符合要求,就想报名一试,虽然还有大半年才毕业,但觉得机会难得。没想到包括加拿大本地学生在内的一帮平时争论起问题来各不相让的小哥们知道了我的想法后,反应竟惊人的一致:你小子异想天开!
我这个人有个倔脾气,经过认真思考认准了的事,就鼓足勇气去做,我相信自己的实力,还没有去做的事怎么知道就不成。我告诉自己:机会是需要把握的,任何机会都不会平白无故的恩赐给某一个人。是抓住每一次机会,哪怕是十分微小的机会,还是坐等“良机”,往往会使人的一生有天壤之别。从一定意义上讲,机会是操纵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它决不会在我们的等待中翩然而至。
说干就干,在简历的准备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我通过加拿大朋友找到了一位经常往来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美国人,详细了解了美国企业在招聘时的一些做法和习惯,并与这位美国人进行了一次长谈,“零距离”感受了一次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接着在简历的制作上,我摈弃了目前留学生写简历时在综合素质、社会活动、各种证书和奖励上下功夫的做法,除了自然情况外,就写了:担当过卡尔加里大学精算学会主席和已经通过了“北美精算师资格考试”8门中的4门两项内容。我认为:校精算学会主席,尤其是我是卡尔加里大学有史以来第一次由留学生竞选上的精算学会主席,足以说明我的综合能力;而“北美精算师资格考试”是世界4大精算师资格考试体系中最权威、最难通过的考试,我刚上大四就通过了4门,足以说明我的专业知识情况。然后我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查找资料、认真思考,用1000多字写了我对这家公司的了解;用2000多字写了我对精算专业的认识,由此组成了我的简历材料。
经过一翻精心准备,我很快将简历和学习成绩等对方要的材料全部用快递寄了去。5天、10天,我忐忑不安地等着,心想,不用我没关系,给我回个信儿说说原因我就知足了!15天、20天,小哥们的风凉话就来了:这是不可能的事,你小子就是不信,白费劲!就在小哥们为自己的断言得意时,第22天时,他们就“挨了一巴掌”,美国公司给我打来电话,就一些问题与我进行了沟通,并开始一些测试,反复几次后,他们又打电话找系主任和学校有关部门详细了解我的情况。随后进入了令人难熬的沉默期。5天、10天,当笫12天的太阳冉冉升起,我又燃起新的期望之火时,手机愉悦的提示音响了起来。我赶紧抓起电话,“HOware you……”听筒里传来纯正的美式英语。美国公司通知我到芝加哥面试,签证、往返机票、宾馆全部由他们出面、出费用办理和安排。
我总算可以睡一个安稳觉。同学们知道消息后都很惊讶、喜悦,我却没有他们认为应该有的兴奋,高兴之后立即镇静下来。当晚,我就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国家礼仪顾问金正昆教授的讲课影碟,听金教授讲参加各种活动应注意的穿着打扮、礼仪礼节、以及怎样才能给人一种良好的首次印象……
2004年11月21日,我只身来到美国芝加哥,22日一早在接待人员的引领下走进面试现场。一进门我“吓了一跳”,只见屋里齐刷刷坐着6位“考官”,经介绍才知道他们都是部门经理级人物。我很快使自己平静下来,礼貌地问候和自我介绍后,坐下等待提问。开始时几位“考官”轮番“轰炸”,所提问题从行业特点、职业认识、人生哲学到专业知识、处世方法、工资期待等,不仅包罗万象,而且跳跃性很大,气氛很严肃。我虽然对答如流,但心想:“老这样下去我总是被动的,必须改变一下现状。”于是鼓足勇气,开始以中国人漫谈的方式回答提问,时不时还用:“您说呢?”等口气,尊重而亲切地反问一两个小问题,没想到这种方法很灵,很快就缓和了气氛。再后来大家就好像在聊天一样了,有一位“考官”问我对精算这个职业的认识,我陈述时他也不时插话,你一言我一语中,我也主动问了他几个问题,这位“考官”都认真作了回答,有的问题讲起来还滔滔不绝,结果20多分钟后才回过神来,笑着问我:“是我考你呀,还是你考我?”逗得其他“考官”一起哈哈大笑,应聘现场的气氛更加轻松。尽管如此,可我心里一点也不敢松劲,因为“考官”们所“聊”问题的尖锐程度丝毫没有降低。面试从8点开始,整整进行了一上午。临分手时,“考官”们热情地与我相拥道别。中午,公司还专门安排相关人员请我吃了一顿饭。
回来后的第三天,美国公司就来电话通知我:“你被录用了,年薪5.5万美金,2005年毕业后就来报到,其他待遇合同里都有,随后寄来,若无异议尽快签字。”答复之快,谁都没有想到。
2005年10月10日,我正式到芝加哥上班,成为这个分公司200多名员工中唯一一名中国人。要知道,在国内本科刚毕业就能拥有一份年薪5.5万美金的工作,是根本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