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的苏南新文化述评

2009-07-31 01:00王玉鹏
翠苑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文化苏南绿水青山

王玉鹏

全球化视野下的苏南斯文化的内涵如何?外延如何?定位如何?作用如何?症结如何?对策如何?最近,这一系列的答案已渐渐浮出了水面。

冯颜利教授的新著《科学发展观与苏南新文化——全球化视角中的苏、锡、常》,是在全球化视野中探讨科学发展观与苏南先进文化的一本专著。作者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苏州、无锡和常州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着力探索出在上述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佳发展途径。该著作在全球化视野中探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回答的问题是:在保持了20多年高速发展并始终成为中国发展先导与示范的苏、锡、常,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以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率先的态势?从发展哲学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个科学发展观问题。是从文化哲学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尝试,显现出作者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又会让人静下来沉思。

该著作从当代中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出发,研究了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意义,不仅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特别重要的针对性和直接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苏州、无锡和常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供可行性对策建议,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模范作用,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利发展,有利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有利于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该书分花拂柳、迂徐有致地阐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给读者展示了一桌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

一、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和跨学科综合分析的角度解读了全球化。全球化已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基本定势,世界发展正在形成一个密切的整合结构,而每一个发展主体,都越来越失去独立发展的可能性而受制于这一结构,并在这一结构中相互依赖。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有很大的风险,是祸?是福?显然不能看成简单的祸或福,全球化并不像有些学人认为的那样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出全球化的两面性,一方面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满足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利益要求。甚至全球化也不能简单地看成一把“双刃剑”,要么“利”要么“弊”,全球化是祸福相连福祸相依,机遇与风险并存,其原因与全球化的内涵和实质相关。

二、在考察文化、新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对苏南新文化的影响,苏南新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市场经济文化、网络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文化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文化,它是一种“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是绿水青山,不许进昆山;只有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的新文化。苏南新文化是苏南人民在全球化过程中主动把握机遇形成的,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苏南新文化的形成过程,随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旧文化模式”的缺陷不断凸现。“苏南旧模式”下的公有制异化成了官有制,官富民穷,官民收入(主要是隐性收入)差距拉大,共同致富的目标在很多地方落空。从而有失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乡镇企业机制僵化,效益下滑,民间经济活力受到抑制,从而有失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然而,“苏南旧文化模式”的缺陷,并不意味着苏南经济的终结。在经过反思和改制的阵痛之后,全球化带来了苏南市场经济新文化。具体地说,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为代表的苏南的因区经济,“江阴板块”为代表的资本经营,常熟康博(波司登)、梦兰、隆力奇为代表的村级经济,吴江盛泽东方丝绸、常熟招商城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和张家港的沙钢、永钢等规模企业,构成了苏南新文化的亮点。

三、在考察苏南旧文化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历史意义与局限的基础上,探讨了苏南新旧文化模式的转换和苏南新发展文化的特点与创新。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和常州(有的也包括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南模式逐渐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城市工业的挑战:其次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大批三资企业的挑战:再次是以温州等地为代表的个体私营经济的挑战。在这种严峻的挑战下,苏南人民充分运用相对优势,从以下方面成功地进行了新旧文化模式的转换。首先,运用苏南集体资本相对雄厚的优势,促进和引导苏南经济的提升和转型。其次,运用苏南模式已有产学研结合的相对优势,通过技术创新者+风险投资+乡镇企业的模式形成一批创新企业走产学研联合开发、创新之路,是传统苏南模式又一个相对优势。再次,运用“苏南模式”改制中股份化程度较高的相对优势,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探讨了苏南新文化的内外因支持及其统一。苏南科学发展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内因作用的结果,主要是苏南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在发展过程中作用,包括其教育内因的支持,历史传统文化的支持、经济发展的内支持,但外因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强大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外支持系统包括环境文化外支持、政府文化外支持、企业文化外支持、法治文化外支持、教育文化外支持与舆论文化外支持等,离开各方面强有力的外因支持,苏南新文化就会失去营养失去活力。苏南经过两次改制后形成的新文化,其产权开始明晰化,政府的影响逐步削弱,苏南新旧文化模式的转换,并不是仅仅来自上级政府的强制,也非仅仅迫于社区农民要求改革的压力,而是建立在成本和收益计算的基础上,故苏南新文化具有内因。苏南政府过去对企业的推动作用,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的,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它便开始丧失其在经济资源控制上的优势,并且实践证明继续控制企业已经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再加上宏观政策的导向,政府成为这一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总之,苏南科学发展新文化是在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结果。

五、探讨了苏南新文化的内涵与本质特征。苏南新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是绿水青山,不许进昆山:只有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新文化。苏南这种新文化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结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是一种科学发展文化。苏南新文化,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整体构成一种科学发展新文化。苏南新文化之所以力求科学发展,表现在苏南始终坚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表现在苏南始终坚持发挥政府服务优势,提供有效保障,积极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发展环境。

众所周知,人们谈论发展一般发展有三个层次。发展经验、发展科学和发展哲学。发展经验是一种最基本的层次,它受发展实践的推动,是对发展实践的感性总结。在这一层面上,苏南可谓经验丰富:负重奋进的张家港精神、自费开发的昆山之路、打造经济航母的江阴神话等等都为国人所熟知所称道。但是,发展经验由于其种种感性的、区位的、个性的和不可比拟的条件制约,有其局限性无法为其他地方模仿。追寻发展的内质的冲动需要提炼发展经验,上升为发展科学。发展科学是第二层次。分门别类的发展科学,如考察经济发展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社会转型的发展社会学,研究政治发展的发展政治学等等,都在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深刻揭示总体发展实践的内质和特殊规律。然而,这是“片面的深刻或深刻的片面”,将总体和综合过程的发展撕成碎片,难以真正把握发展的真谛。因此,在发展科学之上,需要有第三个层次:发展哲学,它是对发展实践总体结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考察,是对发展的人文关怀和发展理念的透视,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整体对象。在这一层面上,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新发展观,一种全新的发展文化。她构成了发展实践的灵魂,她指明了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基本价值观。

冯颜利教授的《科学发展观与苏南新文化——全球化视角中的苏、锡、常》完成了发展经验、发展科学和发展哲学的“三级跳”,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苏南新文化上升到哲学的指导层次,力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模范作用,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当苏南率先喊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口号并成为发展标准时,重要的不仅是苏南面对未来在操作层面上的行动,而且更是这样一种总体思路、总体格局、总体理念上的大转换,在世界先进发展平台上构筑的新发展文化,新发展观。

这本新作,显现出作者的创新性思考,全球化的视角和独特的见解,确实发人深思。

猜你喜欢
新文化苏南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苏南年俗亦动人
绿水青山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苏南发展
苏南傩面具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