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琴
[关键词]曲线方程;直角坐标系集合;约束条件;标准形式一般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A)-0052-02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能动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动地解决问题,逐步达到自觉运用知识的水平,受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同一问题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因而,如何把握这些教学中的客观因素。有意识地选取素材,提炼主题,通过具体实践,充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刻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探求、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现结合解析几何教材中求曲线方程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在解析几何中,课本上总结出来的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是: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尸的点肥的集合;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根据情况可以省略步骤(5),根据情况也可以省略步骤(2),在课本所列的这些步骤中,条件“尸太抽象,可具体化为约束条件,在论证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时,使用集合形式便于表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求曲线方程式时,主要由约束条件坐标化写出方程,所以,可以把(2)(3)两步合并成:把约束条件坐标化,写出方程f(x,y)=0,于是可把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概括为: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为(x,y);
(2)把约束条件坐标化,写出方程f(x,y)=0;
(3)化简方程f(x,y)=0。
这三个步骤是简约而具体的,但是,没有经过实践,学生无法理解每个步骤所示内容的深刻性,因此,本人结合作业有意识地给出以下三个类型的习题:
①点M到点A(4,0)和点B(-4,0)的距离之和为12,求点M的轨迹方程。
②两条直线分别绕着定点A和B(AB=2a)在平面上转动,并且转动时,两条直线保持相互垂直,求两条直线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提示:以点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以点z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
③两个定点的距离为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的轨迹方程。
大部分学生对①、②题完成较好,而解决③题时出现的问题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A没有建立坐标系而解题,B以其中一定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C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建立坐标系的过程,实际上是选择坐标系的过程,这是通过所给的三类题目的实践得到的心得,故可把“建立”一词理解为: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主动地去选择坐标系,强调我们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为了很好地(以最简单的形式)解决问题,需要选取适当的坐标系,“适当”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方程简单,所以“适当”的原则就是充分利用对称性,这样的说法旨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从心理上减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压力,提高他们实践的主动性。
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即同一图形在不同的坐标系下,有不同的方程,既然图形相同,为什么方程不同?(有意引导,主线控制),显然,这里所说的图形相同是指图形的形状相同,但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它们相应的位置是不同的,所以方程不同,可见方程除反映图形的形状之外,还反应了图形的位置,可见几何特征(图形的形状、位置)一定反应在代数特征上(方程的形式与系数),反之亦然,第二次总结出求曲线方程的三个必要步骤:
(1)选择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的坐标为(x,y);
(2)把约束条件坐标化,写出方程f(x,y)=0;
(3)把方程f(x,y)=0化简,整理成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
这个步骤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所列出的步骤,经过第二次总结后,又经历了具体实践,逐句逐词推敲并总结心得,从而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总结、深化主题、完善表达的能力,并且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形式?暂时告诉学生曲线的一般形式就是标准形式,在学习了圆的标准方程后,总结出标准形式的意义:
(1)标准形式能具体判定曲线的形状与位置(代数到几何的过程);
(2)标准形式中的各系数都有一定的几何意义(不变量);
(3)满足相应约束条件(图形的形状与位置)的轨迹就一定是这种形式(几何到代数的过程)。
再反过来解释化成标准形式的必要性:为确定曲线的形状与位置,一定的形状和位置的曲线都有相应结构的方程,为此,可在一定条件下进一步简化求曲线方程的步骤: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必须强调的是:可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的前提是已知曲线的形状和位置,特别对于椭圆、双曲线、拋物线,更要强调曲线的位置的重要性,即对称轴必须与坐标轴平行或重合,这样又体现了选择适当坐标系的原则——充分利用曲线的对称性,于是总结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方法一:题设给出的约束条件难以判定曲线的形状,可按上述三个必要步骤求出曲线方程,方法二:题设给出的约束条件可以判定曲线的形状,可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但要注意曲线的位置。
这样,整个教学的过程贯穿着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几何特征与代数特征的关系,并且以此为主线,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