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写神 气韵生动

2009-07-30 07:02
江西教育C 2009年5期
关键词:徐熙花鸟画家气韵

梁 真

一幅中国画摆在我们面前,怎样才能正确品评、鉴赏其艺术水平高低与审美价值大小呢?

在中国画史上品评与欣赏中国画的标尺是很多的,不能一一而谈,这里只谈主要的两点:形神和气韵。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思想。“以形写神”要求抓住人物的外部形象的典型特征,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顾恺之的看法是对长期以来的绘画实践特别是魏晋以来的人物画巨大发展的实践的总结,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来一直把能否“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评价人物画乃至山水、花鸟画的重要标尺。

南北朝时期的画家、画论家谢赫的绘画“六法”说,是对我国绘画实践的一个系统总结。“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六法中的其他五条法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

“气韵生动”是指画家借助于笔墨、构图、着色,通过对描绘对象的真实的典型的描绘,表现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内在精神,同时流露、传达出画家本人的思想、修养气质、情操、意绪、兴味。简言之,是画家与他的描绘对象之间的一种主观、客观的统一,或日神与形的统一。不仅适用于人物画,也适用于山水画。这同画家的人品、学识、才情、修养是密不可分的。“气韵生动”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要达到“气韵生动”,要看“骨法用笔”,即线条是否勾勒得有力,着色笔触是否恰当合乎规律;要看“应物象形”,即画的轮廓是否正确。精神是否一致;要看“随类赋彩”,即看该画面上的颜色是否合乎该物象应有的颜色:要看“经营位置”,即结构布局是否合适:要看“传移模写”,即画家对历代名画家作品的临摹水平与写生水平如何。

以上五条,是评论、欣赏、鉴别、学习中国画的主要的标准。

下面,我们据以上标准,对中国历代花鸟画中的名作,举例欣赏一下。

花鸟画到唐代开始独立,到五代、两宋成为与人物、山水画并立的一个独立画种,出现了一批花鸟画家,尤以黄筌、徐熙两个不同风格的著名花鸟画家成就最大。

后人把黄筌、徐熙并称“黄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二人都是写生画家,但黄筌是宫廷画师,写生对象多是宫苑中的珍禽瑞鸟,养得很胖,故也画得很胖。徐熙是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写生对象多是江湖中的水乌、渊鱼,所以翎毛形骨轻秀。这说明画家的生活、环境不同,所形成的画也不同。

北宋晚期出现一批花鸟画家,其中以宋微宗赵佶的花鸟画异常突出。如现存的《瑞鹤图》,图中下部只露三殿殿顶,在广阔的蓝天白云中飞舞着一群不同姿态的鹤,而且这群鹤相互之间还可看出有一种联系而不乱的情趣,章法别致而大胆。生动有韵律,是花鸟画大家手笔。

明代花鸟画有“妍丽派”“写意派”“钓花点叶派”和“文人水墨派”。其中属文人水墨派的徐渭的花鸟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有所创造。

明末清初的朱耷所画花鸟与山水构图简练,造型突兀。画面奇瑰,风格独特。他画的翠鸟、孔雀、芦雁、汀凫、怪石、芭蕉等形象夸张、怪诞,桀骛不驯,鸟作“白眼向人”情状,署款“八大山人”,连笔书写,似“哭之”或“笑之”的字样,意味哭笑不得,再加以含意隐晦的题诗,这都反映了作为明末遗民的亡国之恨,对李白成起义的不共戴天,对清政府也消极不满却又不敢明白发泄的心境。

“扬州八怪”的花鸟继承朱耷的风格又有新创造,通过异常简练的形象表现出异常强烈的个性感受,笔墨情趣成了绘画的核心,它不完全脱离现实形象,靠笔墨本身唤起观画者的美感,不着力表现描绘对象。如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的竹生动多姿,笔墨洒脱,他的《墨竹》就是典型代表。画面上只有一块青石、二根细竹、五根春笋。而画面上的题诗的情趣又大大超出了竹、石、笋:“扬州春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为语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他的画重视观察写生,主张革新,反对泥古。他的画常用“七品官耳”印章,寓有自叹官小,未能爬上高位,“表示一点名士的牢骚”(鲁迅语)。他们为什么喜欢画竹、兰、梅、菊“四君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鞍马画,韩斡、李公麟、徐悲鸿都极有名。李公麟的《免胄图》实际上是鞍马与人物故事相结合的画。徐悲鸿长于用意法画马,笔飞墨舞,极为生动活泼。齐白石最善于画花鸟虫鱼,特别以画虾为最出名,最受群众欢迎。他的“虾”是写意的,删去一些次要细节,突出虾的主要特征,重其神似。他说“我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他画的虾,不仅表现了虾在水中游的姿态,而且表现出它的透明的质感。

青年朋友要学习中国画,可看一两种入门的书。如《芥子园画谱》,是一本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的书籍,较为系统,又浅显明了,便于初学参考,不失为一部初学中国画的好书。

猜你喜欢
徐熙花鸟画家气韵
从“落墨为格”到“破除诸相”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我的梦想
心有灵犀笔生花
——记花鸟画家许常锁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遥看国色 玲珑韵香——记著名花鸟画家姚玲
丹青不渝画牡丹——记花鸟画家一林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徐熙画派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