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歌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2009-07-30 09:50孙卫民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国民歌流行歌曲民歌

孙卫民

民歌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一笔财富,然而并不受学生的青睐。我觉得,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也应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我们在音乐课中,应该寻求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使学生热爱中国民歌,让民歌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歌的热情呢?我决定在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

一、从生活入手感知民歌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民歌知识学生在初中时虽然学过,但知识点大都已遗忘。因此,在课中我决定从生活人手,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片段让学生感知民歌。

[教学实录]课堂中,我首先提问学生:什么叫民歌?学生回答得很含糊,很不具体。这时。我播放连云港本地海州湾渔民《起网号子》片段给学生欣赏,当渔民一边用力拉着网,一边嘴里唱着号子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被熟悉的生活场景吸引,议论纷纷,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种种思想感情而即兴创作的歌曲,它反映了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

二、在议、看、思、唱、听等多种活动体验中感受民歌的艺术特点

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唤起学生学习民歌的愿望。一种新的情感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听觉、视觉、运动觉甚至直觉等心灵参与体会到的。

[教学实录]

①教师出示民歌的三个艺术特点:a.诗与乐的高度结合。b.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c.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

②议:让学生谈谈对民歌三个艺术特点的理解。

③看:出示《弥渡山歌》、《小白菜》等歌词让学生简单分析,引导他们理解诗与乐的高度结合。

④思:什么是民歌的即兴性与变异性?

⑤看:补充欣赏壮族生活中的对歌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民歌的即兴性。

⑥唱:全体学生唱江苏《茉莉花》。

⑦听:教师唱东北《茉莉花》、河北《茉莉花》片段,让学生进行比较,感受同一首民歌的多种变体。

⑧教师总结:民歌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三、借助流行歌曲与民歌的依存关系,引领学生正确看待民歌

针对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现象,教学中,我针锋相对,借助流行歌曲与民歌的依存关系,从学生熟知的流行歌曲人手,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引领学生正确看待民歌。

[教学实录]

1.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

①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补缸》片段,听之前指出:这首民歌和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流行歌曲旋律有相似的地方,你能听出是哪首流行歌曲吗?

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这首民歌旋律与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有相似的地方。

③全体学生跟着音乐演唱《好汉歌》,感受歌曲旋律。

④教师指出:《好汉歌》是作曲家赵季平先生吸取了河南民歌《王大娘补缸》的主题音调改编创作出来的。

⑤得出结论:对于作曲家来说,民歌是他们作品中最优秀旋律的宝库,民歌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

⑥教师指出:实际上,我们现在熟悉的许多流行歌曲都脱胎于民歌,如八十年代,整个中国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红高粱》、《黄土高坡》等一大批以西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流行歌曲到处传唱。西北风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它对之后流行音乐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⑦欣赏《黄土高坡》片段。

⑧教师总结:中国民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

2.民歌借流行音乐元素焕发生机。

①欣赏两组视频:a.《新康定情歌》片断(老歌新唱)

b.“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新民歌(片断)

②教师指出:由于用现代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来表现民歌,使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并喜爱上了古老民歌,民歌借流行音乐元素焕发了生机。

四、例举通过民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范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实录]

①播放普契尼歌剧《图兰多》片断

指出:中国民歌早已被外国人知晓,早在1924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就在他的歌剧《图兰多》中引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使外国人对中国民歌有所了解。

②出示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民歌独唱音乐会的图片。

指出:宋祖英在国外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殿堂成功举办了三场民歌音乐会,向世界传送了最优美的中国民歌,唱响了当代中国的时代最强音,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友谊之桥,全世界华人都为之自豪!

[教后反思]

本节课以“民歌”欣赏为主线,通过多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了民歌,充分感受到了民歌的形式之美、情感之美,懂得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唱、议等亲身实践、体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通过学习,民歌种子已悄然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1.实践体验,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本观。

教学中,我把学习实践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对比听、议、看、思、唱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现实的音乐环境中充当演唱者、表演者、评论者,学生真正做了艺术活动的主人,在主动感知、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人本观。

2.声像呈示,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灵活呈现教学内容,发展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多媒体的适时使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了课堂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高效地学习,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3.情感陶冶,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素质观。

教学中,我抓住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情感性,通过对蕴含感染力的教学内容的重组,运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强化学生对情感体验的内在需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情感呼应,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音乐情感氛围。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独特魅力,从而愉悦身心,发展人格,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素质观。

4.激励探究,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观。

教学中,我注意通过课件的展示、言语和歌声的引导和激发,唤起学生对民歌的探究愿望,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在亲身经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观。

猜你喜欢
中国民歌流行歌曲民歌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追往以自鉴——中国民歌演唱的教育传承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