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舞蹈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09-07-30 05:55
文教资料 2009年11期
关键词:舞姿傣族韵律

张 林

摘要:本文作者对如何提高傣族舞蹈教育质量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四点具体的教学建议:高度重视风格和韵律在傣族舞蹈教学中的地位;灵活运用编舞技法,合理编排舞蹈组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循循善诱: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关键词:傣族舞蹈教育风格和韵律舞蹈组合重点和难点艺术实践

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不断丰富民族舞蹈知识,积累舞蹈素材,提高对民族舞蹈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提升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傣族舞蹈教育的质量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四点具体的教学建议。

一、高度重视风格和韵律在傣族舞蹈教学中的地位

风格和韵律是傣族舞蹈中最难掌握的两个基本要素。风格是神,韵律是形。神贯于形,形现于神,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只有神形兼备,傣族舞蹈的表现才会有血有肉。

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和韵律,才不会偏离原汁原味的舞蹈本质。

傣族主要聚居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区,那里气候炎热多雨,河流纵横,傣族人民多依山逐水而居,种植水稻,傣族深受东南亚和南亚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柔和的宗教信仰,使傣族人民形成了平和而安详、崇尚自然的品格,舞蹈总是含蓄而内秀,动作平稳,仪态安详,舞步多规律性的重复,舞蹈节奏多是2/4拍的连绵不断的节奏型,动作很少有逐猎狂奔的激烈的活动,舞蹈中跳跃性动作很少见。他们的形体动态多模仿其喜爱和崇尚的动物形象,如孔雀、鱼、鹿等,并以此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

在传统的傣族民间舞蹈中,艺人都是男性,而且舞蹈种类以表现男性的舞蹈居多。例如,孔雀舞、嘎巴鱼舞、马鹿舞、大鹏鸟舞、象脚鼓舞、刀舞、拳舞和文身舞、棍舞、斗鸡舞等。在这个男性舞蹈的力的世界中,舞蹈动态始终贯穿着动作弯曲而内聚,身体和手臂构成丰富多彩的三道弯躯体造型,膝部起伏柔美,小腿敏捷弹性,柔中带刚的动作韧性韵律,以及头、眼与身形的巧妙配合等的特质动态意象。

此外,傣族舞蹈重描摹,以摹仿得相似为美,《孔雀舞》模仿孔雀展翅、抖翅、洗浴、喝水、登枝、开屏等动作,《象脚鼓舞》中“鹭鸳攒脚”、“孔雀扒灰”、“猴子倒退”等舞姿,都代表着傣民族舞蹈的审美取向。

在傣族舞蹈的教学中,首先必须把风格和韵律这两个要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对学生灌输风格和韵律在学习傣族舞蹈中的重要性,然后逐步地进行动作的讲解和示范,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时走弯路,熟练掌握三道弯和勾踢步的技巧。只要理解和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和韵律,最终所呈现出来的舞蹈就一定是有血有肉、神形兼备的。

二、灵活运用编舞技法。合理编排舞蹈组合

舞蹈组合,是民族舞蹈课堂教学最主要的部分,是由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元素相连接组合在一起的称谓。民族舞蹈组合不同于民族舞蹈剧目,一个成熟的剧目从选材、构思到编舞都需要赋予其相对完整的主题、结构及情感。舞蹈组合作为民族舞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对学生肢体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各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为学生以后在舞台上的表演作好铺垫。

在进行傣族舞蹈教学时,舞蹈组合的编排侧重相对单一的动作元素对学生肢体某一部位的着重训练,或者主要让学生对傣族舞蹈的风格和韵律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在结构上,基本不需要情感线索,也无需“承上启下”。在动作编排上,不能过多地强调编导的个性,应在坚持训练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力求使动作衔接流畅,风格统一。

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非常丰富,手上的舞姿有展翅舞姿、抖翅舞姿、收翅舞姿、望月舞姿、“艾奔”(害羞)舞姿、嘎巴舞姿、供佛行礼舞姿等,脚上的舞姿有跨腿舞姿、掖腿舞姿、侧腿舞姿等。每一种舞姿中又有不同的造型,例如,展翅舞姿中又分斜展翅、顺展翅、平展翅、合抱翅、蹬枝展翅、展翅点水、迎风朝阳等,掖腿舞姿中又分掖腿舞姿和掖腿蹲舞姿等。因此,在进行组合编排时,可以运用编舞技法中的重复、对比、变换、延伸、复合、连接等手法。使组合形成后,不但具有高度的训练价值,而且不至于太枯燥。让学生在身心愉悦地接受训练的同时,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突出重点和难点。循循善诱

舞蹈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需要有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当代和未来的舞蹈教学中,在出现其它科学方法(如电化教学、电脑教学,甚至是网络教育)的时候,“口传身授舞蹈教学法”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或重要的教学方法,并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主要的舞蹈教学方法。同时,傣族舞蹈课堂教学结构具有层次性强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前一环节的教学都将是下一环节的基础。因此,在设计具体教学结构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各个环节的特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教师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涉及的舞蹈风格、动作配合过程、情景再现于课堂,把抽象变得具体,复杂变为简单,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分感知,并加深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学习傣族舞蹈,手位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傣族舞蹈由手掌、小臂、大臂组合成不同的手的位置,手位的教学技巧是“由大到小”。大是指的是手的位置的方向,小是指的是具体在每一个位置时手掌的形状。位置分为一位、二位、三位、四位,而在一位中又分为前、旁、后三种位置,在每一个位置中,手掌又可做出不同的形状,如前一位按掌、曲掌,旁一位提腕掌、靠掌。后一位提腕掌等。手上的动作也很多,分别是翻腕、内曲、外掏、推拉手、云手、幌手、平摆、后抡等。这些动作的教学技巧是,以手腕关节为轴,手掌上下翻转、运动、伸展,有停顿,有连动。做动作时,手上要带有一定的韧劲,不能太松弛。比如做推拉手,推出时就像在推车,拉回时就像拉橡皮筋。手臂与肩的动作有拧臂、压肩、甩肩、抖肩等。动作要领是:女性要做得小巧、温柔,男性要做得强劲、大方。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自己没信心,或者把握不好三道弯的姿态、身体的颤动等。这时候,教师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一些信心,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真揣摸并掌握动作。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他们在自身基础上所取得的每个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直接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学习傣族舞蹈时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兴趣由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变,鼓励他们向新的成功迈进。

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教学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富有激励、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例如,笔者经常对学生说“加把劲”“努力”等,效果就比较理想。

四、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舞蹈教学以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具体实践为主要特征。因此,教学实践是学生提高傣族舞蹈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进行傣族舞蹈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开展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年一度的暑期“三下乡文艺演出”、“迎新生文艺演出”和“毕业班汇报演出”等活动,组织学生制定排练计划。商定节目形式,明确排练任务和分工,责任到人,各负其责。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的傣族舞蹈的知识技能得到应用和发展,并能提高编排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理论知识也会得到进一步验证。实际的登台表演还能使学生积累临场经验,提高心理素质。明确舞台表演各个环节的内容,掌握舞台演出的基本规律,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舞姿傣族韵律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韵律之美——小黄村
舞姿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风中的舞姿
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