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楠
2008年12月24日,圣诞平安夜,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向传媒宣布了一个消息——这是他最后一次主持圣诞弥撒,且将于2009年上半年退休。陈日君是历史上第六位,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位有权参选教宗的华人枢机主教。
6年前,以“敢言”著称的陈日君上任伊始,媒体即预言“今后的日子不会平静”。民众也果然看见了一个令北京不满的“反叛教主”——陈日君积极发表评论及参与社会运动,还曾就基本法23条立法亲自走上街头游行抗议。
尽管在任6年来,陈日君与特区政府及北京中央政府关系_直颇为紧张,但这位香港历史上个性最为鲜明也最富争议的“反叛教主”,其秉持的诸多理念对中梵关系和内地的宗教事务,或可产生深远影响。
按照《天主教法典》第401条规定年满75岁的教区主教须向教宗呈辞,而是否予以“挽留”,则由教宗按具体情况决定。陈日君在平安夜弥撒仪式上表示,期望自己能“归根”返回内地教书,不知其是否可以梦想成真。
深受教廷赏识
陈日君任助理主教时,公开支持教廷追认100多名在鸦片战争和义和团运动中被杀死的天主教徒为“圣徒”。尽管梵蒂冈坚称加封圣徒没有任何政治意义,但他们在2000年10月1日——天主教圣徒纪念日,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举行加封圣徒的仪式,还是惹恼了北京。
北京方面认为,这些“圣徒”是曾经在中国“奸淫抢掠,为非作歹”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梵蒂冈的“封圣”的行为是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辩护、翻案。陈日君在《明报》上发表文章,称梵蒂冈教廷的册封对象经过严格审查,并非帝国主义者,以维护教廷的权威。
2006年3月24日,陈日君被教宗本笃十六世册封为司铎枢机。对于教宗和教廷而言陈日君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作为梵蒂冈邦交国的“中华民国”,其83岁的枢机主教单国玺,获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荣休,使得教廷在远东天主教世界代言人出缺。
梵蒂冈一方面迫切需要另觅一个新的区域代言人,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改善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于是教廷考量如何在华人世界寻找一位既熟悉梵蒂冈教廷事务也熟悉中国大陆天主教事务的合适人选,香港教区主教无疑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2007年4月6日,耶稣受难日,陈日君(左一)在香港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做弥撒。
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天主教信徒众多,孕育出能植根华人社会的天主教文化和教义。同时,一国两制保留了宗教自由,天主教社团在香港社会依然独立、活跃,与广东唇齿相依的地理优势,也便于辐射内地。时任香港教区主教的陈日君自然成为了不二人选。
生于上海的陈日君,却A认定自己是服务于中国。香港回归前,陈日君已多次率领教会参与各种公共活动。1982年中英谈判时,陈日君带领神积人员游行,明确支持香港回归中国。1989年后,陈日君经常往来内地,在内地7所神学院任教,传授神哲学。作为华人天主教世界中唯一一位枢机主教,陈日君与内地和台湾都有很多沟通渠道,他的言论影响两岸三地的天主教信徒,具有相当分量。
2006年,陈日君受册封后曾对本港媒体说:“今天教宗在任命新的枢机主教的时候,在十二位可选教宗的枢机里面,也把本人的名字放进去了。这当然不是为了我个人的什么功劳,肯定是教宗非常爱护我们中国人,所以在这么十二个小的数字里面,也要放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们很感谢我们的教宗。我们希望他对我们祖国的好的愿望能够快点完成,就是大家能够彼此了解,建立一个好的关系,让我们国内的兄弟姐妹都完全自由地去过他们的信仰生活,可以帮助我们的祖国更进步大家去缔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我们的祖国。”
“麻烦制造者”
因为陈日君长期公开发表与政府相左的言论,多家官方媒体甚至中央官员都点名批评陈日君“不爱教不爱国”,加之他表明自己与内地地下教会有联系,被禁止访问内地长达6年。2006年,陈日君被擢升为枢机令北京方面感到不快。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批评教宗擢升持“反共立场”的陈日君为枢机,是“敌视中国,挑战中国政府”。
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支持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导致1989年波兰共产政权倒台。刘柏年据此批评本笃十六世册封陈日君为枢机,是有意发展其成为大中华区“倒共”的代言人。陈日君曾在1999年促成保禄二世访港计划,但被港府以“教宗访港并不适当”拒绝。
陈日君批评内地天主教爱国会自封主教,称这是绕开教廷,却在行使教廷特权的做法。而刘柏年则指陈日君不熟悉内地宗教事务是梵蒂冈教廷派来的“麻烦制造者”。“如果梵蒂冈任命的主教反对中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光是政府不能接受他我们教会也不可能接受他。就好比如果任命一个恐怖主义者做美国的主教,那白宫也会反对的。”刘柏年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说。
曾在克林顿时期任职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主任的杰夫里·贝德(Jeffrey A.Bader)的说法印证了陈日君的观点。他曾对媒体透露,“中方已经相信波兰这个事件是个特殊案例,梵蒂冈在其中的涉入并非不可或缺。”
斡旋中梵建交
陈日君一直扮演中梵建交“牵线人”的角色。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曾向陈日君提出中梵建交的“三条建议”,中央与谈判有关的人士也曾与陈日君见过面,希望他可以在中国和梵蒂冈建交方面做出贡献。中梵建交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梵蒂冈同台湾断交,另一个则是,谁来任命中国的主教。
2006年,陈日君在会见教宗后接受日本《朝日新闻》采访,表示“梵蒂冈当局已经把选择断交的方针告知台湾方面的司教与大使,双方早已取得基本共识”,并直指“罗马教廷已有决定,台湾亦有心理准备”。
其实台湾问题早已不是中梵建交的障碍。早在1999年,梵蒂冈就曾表明愿意同台湾断交。真正的问题在于北京和罗马教廷谁享有任命主教的权力。“中国希望效法英国国教的传统,认为中国公民应该效忠国家,而非他国宗教领袖。这个原因也是中梵互不往来这么多年的主要理由。”《华盛顿观察》引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苏珊·奥格顿(Suzanne Ogden)的话说,她认为中国不愿国内的天主教徒对教宗,也就是另一个国家的领袖效忠。
陈日君在接受册封后,对本港媒体表示:“中梵建交的最大分歧主要集中在主教的任命方式上。”梵蒂冈内部也存在争议。2005年,爱国教会和地下教会在上海教区的主教任命上,通过私下协商方式取得共识。其后,广州和北京等主要教区出现几位同时获得内地天主教爱国会和梵蒂冈教廷双重核准的主教。
罗马天主教会声称,经梵蒂冈承认的中国主教占大约八成。对此现象陈日君表示欢迎,并表示“此举证明内地爱国会与梵蒂冈教廷相互释放善意”。刘柏年说:“这表示中国的宗教政策是正确的,中梵关系正在改善。”
内地天主教爱国会也逐渐软化对陈日君的强硬态度。四川大地震后,陈日君率领上千信徒做弥撒祈祷,并感叹“血浓于水,灾难面前四川和香港两地民众要齐心赈灾”,也一并引述了媒体的报道,赞许中央政府处理危机的当机立断。
陈日君 1932年出生于上海,12岁进入慈幼会备修院,1949年来到香港的华南总修院,后往意大利都灵慈幼大学,于1961年2月11日被祝圣为神父。1976年至1978年间于澳门慈幼中学担任校长;1986年至1989年间在香港仔工业学校任职院长。1996年10月20日获任命为天主教香港教区助理主教,同年12月8R被祝圣为主教。2002年9月23日前任主教胡振中枢机离世后接任香港教区主教的职务。罗马天主教教廷于2006年3月24日册封他晋升为枢机主教。
2007年6月教宗发表了一封致中国天主教徒的牧函,这封信长55页。教皇表示希望改善同北京的关系,但也强调了祝圣地区主教是教廷的权力。2008年5月,中国爱乐乐团首次访问梵蒂冈,并在保罗六世大厅为教皇举行了音乐会外界普遍称之为“融冰之旅”。
对于陈日君希望回大陆教书,刘柏年的说法则不太客气:“他老是说,大陆信仰不自由,既然不自由那你没必要来了。至于大陆的教会,该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他要做什么是他个人的事情,中梵关系不是由别的国家来决定,也更不需要别的人来决定。”
继任主教汤汉立场与陈日君一致,但个性温和低调。他在同日的弥撒后,表示“日后将会根据教会规则做事”。刘柏年在谈及汤汉时说:“现在不好评论。他上任以后要看他具体的做法,我是希望他做一个爱教爱国爱港的好主教。”
编辑 贾葭 美编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