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堂
摘要介绍了皖麦38省级地方标准及栽培技术规程,总结了实施皖麦38标准化生产的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以期推进皖麦38标准化生产的实施。
关键词 皖麦38;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规程;措施;效果;安徽涡阳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189-01
皖麦38是亳州市农科所培育的强筋小麦品种,以突出的产量表现、过硬的内在品质和显著的经济效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皖麦38推广应用10年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超过200万公顷,创造经济效益达20多亿元。在推广皖麦38初期,由于农民采用的仍是常规种植方式,存在着施肥水平低、田管措施不当等问题,没有严格按照皖麦38的技术操作规程种植,造成籽粒发白、透明度差、角质化程度低,甚至形成花麦,致使皖麦38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为解决皖麦38优质麦品质的稳定性,发挥皖麦38的增产潜力,实现安全、优质、高产、高效,
自2003年以来,涡阳县实行了皖麦38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效果。
1皖麦38省级地方标准及栽培技术规程
1.1标准的制定
2003年,在安徽省国家农业标准与临测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在省农委的支持下,以涡阳县农业委员会为主持单位的皖麦38标准起草小组,参照国外强筋小麦的有关指标和要求,结合皖麦38本身固有的理化特性,编制《皖麦38》、《皖麦38栽培技术规程》2项省地方标准。对规范皖麦38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推广皖麦38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皖麦38栽培技术规程
①适期播种。适播期为10月10~25日,以栽植240万根/hm2左右为宜。10月10~20日播种,用种量为120~135 kg/hm2;10月下旬播种,用种量135~150kg/hm2。②平衡施肥,氮肥后移。底施纯氮180kg/hm2(折尿素380kg/hm2)左右,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底施过磷酸钙1 125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15kg/hm2,土杂肥15t/hm2。如使用其他肥料,其氮、磷、钾含量要与此相当。③种子及土壤处理。每50kg种子先用100g多菌灵对水2kg拌种,晾干后再用100mL甲基异柳磷对水2~3kg拌种,堆闷4h后使用;用辛硫磷3 750~4 500mL/hm2拌细土375kg于耕地前撒地表,或犁后撒垡头,再耙地。④足墒匀播。播种质量直接影响产量,要求深耕细耙,土壤上虚下实,足墒下种,播种深度3~5cm,力求一播全苗。⑤化控化除。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返青至拔节前),用750g/hm2多效唑或壮丰安对水喷雾;如需要除草,也可加入除草剂如巨星或麦喜等一起喷施。⑥拔节追肥。3月中旬至4月上旬结合降雨或灌水追施尿素150kg/hm2。⑦一喷三防。4月20~25日小麦齐穗至开花前,用多菌灵2.25 kg/hm2+氧化乐果1 500mL/hm2(或其他杀蚜剂)+磷酸二氢钾2.25kg/hm2对水750kg喷雾。用手动喷雾器效果较好。⑧叶面喷肥。5月上旬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3.75 kg/hm2对水750kg于晴天的傍晚喷施,间隔7~10d再喷1次。也可用其他叶面活性肥喷施。
2实施皖麦38标准化生产的措施
2.1行政推动
县政府和各乡镇都成立了皖麦38标准化生产领导组织。真正建立一个项目建设有人管,具体工作有人抓,出现问题有人问的运行管理机制。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安排工作,落实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县、乡、村、户级级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面积落实到户。
2.2宣传发动
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实施皖麦38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同农民算清楚种植皖麦38与种植普通小麦的经济效益帐,提高了农民种植皖麦38的积极性。同时在报刊杂志上对皖麦38进行了广泛宣传,提高了皖麦38的知名度,促进了皖麦38的推广应用。
2.3示范带动
选择皖麦38种植面积大,具有一定的种植基础的乡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 333.33hm2,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带头作用。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发展优质麦生产,实行标准化种植。
2.4服务促动
涡阳县农委牵头组织科研、农技等有关单位建立了皖麦38科研开发、良种繁育、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商品麦收购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认真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科技配套服务。在每年8~9月,抽调技术骨干组成科技报告团,到各乡镇进行巡回演讲皖麦38的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结合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等,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包村包点包户,面对面与农民开展技术指导。
2.5政策鼓动
为确保实施皖麦38标准化生产的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批拨专项资金13.2万元,用于改善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消灭示范区的水利设施薄弱、溉灌条件差的死角。涡阳县农委筹措资金20多万元,用于皖麦38的宣传和技术培训,还无偿为科技示范片的农民提供优质良种。各乡镇也积极补配一定资金,扶持农民扩大皖麦38种植面积。
3实施皖麦38标准化生产的效果
3.1加快了皖麦38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了皖麦38种植水平
通过普及推广皖麦38标准化栽培技术后,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严格按照皖麦38的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
3.2提高了皖麦38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据有关部门检测,示范区小麦质量较非示范区小麦提高3~5个百分点。巩固了皖麦38的优质品牌,提高了皖麦38的竞争力,拓宽了皖麦38的市场营销渠道。
3.3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增加了农民收入
皖麦38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推品种,在涡阳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皖麦38不仅高产稳产,而且优质高效,其产量较普通小麦一般增产18.5%~28.9%,商品价较普通小麦高0.20元/kg左右,一般可增收1 800元/hm2以上。仅此一项就使农民增收7 500万元以上。
3.4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皖麦38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促进了订单农业快速发展,使粮食产业、种子产业逐步走向“企业+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另一方面又带动面粉加工、食品生产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加工企业减少了优质麦的进口,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效益,节约了外汇。
3.5促进了涡阳县优质麦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
涡阳县以皖麦38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迅速发展,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5.33~6.67万公顷。2008年,涡阳县建立的超高产科技示范片,经省专家实产验收,皖麦38产量高达9 465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