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守福
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在不知不觉之问记载着一段成长: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未来。每一份荣誉的背后也都昭示着一种责任:关于工作,关于家庭,关于不懈的努力,关于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然而,一路走来,身边的风景在变,人也在变,不变的只是那颗心。
在瑞达集团的车间里,有多少人曾记住了那张依旧潇洒如阳的年轻容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老家在闽侯县的金武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外出闻天下,而是选择了福州这个还算熟悉的城市作为自己打工的始发站。“从市区坐车回家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来来回回的也比较方便”。没想到,这一走便从城外走向了城里,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过去,是一段遥远的回忆
说起过去以及当初的那个贫困少年,金武说:“仿佛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了。”虽然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但金武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张面对高中大门而不得进入的落寞容颜。“苦啊,当时什么都没有,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高中录取通知书望而却步,家里的弟弟妹妹年龄又小,没办法,作为家中的长子,只好出来打工,减轻家庭的重担。”
1991年,金武十七岁。家境贫寒的他高中辍学后,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打工生涯。当其他人出于诸多考虑和顾忌而不断地更换工作、进进出出一个个厂子时,金武没有。自十七岁那年进入瑞达之后,“一根筋儿”的金武就一直呆到了现在。说起瑞达刚起步的那会儿,金武叹道:“当时也就只有十几个员工,由于厂子不大、效益也不是很好,根本就挣不到多少钱。”尤其是作为一名普通的装配工人,金武包揽了产品打包、搬运、清洁等活儿。和其他一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不同,金武总是用一个个目标来激励自己。“苦日子苦过”,辛苦的劳作、努力的付出,总会有得到回报的那天。
如果说生命是一个个赛程,那么金武实现了从一名农民到一名普通的装配工再到负责两个车间、管理三百多号人的车间主任的跨越。虽然说,这份跨越耗费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乐观的金武说道“和一些一辈子都在做普通工人的人相比,我算是比较幸运的了。”眼看着员工从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瑞达也由过去的小厂子发展到如今的集团公司,虽然金武一直说是因为“赶上了好时代,还有领导的魄力”,但是谈及现在,金武的自豪感溢于言表,毕竟这公司也有他自己的一份心血。
匿于阳光背面的风景
凭着一股韧劲儿,和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十多年来,年轻的金武从一名普普通通的装配工到班组长到流水线线长,再到车间主任,这一步步走来,在外人看来好像是青云直上,但是只有金武自己知道这当中的酸甜苦辣。虽然说金武在厂里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了,但同样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了。“你是什么样的身份,就要有什么样的担待。”
《海峡都市报》曾经报道过:每天中午11点,金武从自己负责的十几条生产线上下来,还没休息一会儿,他又起身巡查。“生产线上的事重要,不盯着,心里头不踏实。”
如今,金武不必再为家里的经济状况而担忧,他的心思可以全部放在工作上。“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一个成功者的肺腑感言,也是对其他处在公司基层人员的最有说服力的话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金武的努力也感染着周围的人。他的辛勤与努力,同样带动了其他员工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立足岗位、积极向上,为瑞达集团出口创汇、走向世界无私地奉献着,也为公司争得了许多来之不易的荣誉。年轻的金武也因此多年被评为公司“劳动标兵”、“忠诚员工”等,多年被福州市洪山镇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并在同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所在的车间也年年被评为公司的“先进集体”,2007年被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等称号。
最值得金武骄傲的是,2008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谈到此处,金武高兴地说起和福建省劳动保障厅魏香金处长一同进京的光景。在他收藏的几本影集里你都可以看到一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荣誉过后更多的还是一种责任、一份压力。“压力之下,就会以身作则,要考虑的东西就会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也会有很多。不过,压力之下,也会做得更好。毕竟,环境太宽松了,人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个时候,荣誉的到来恰如一匹缰绳,催促着金武。“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不然别人会笑话我名不副实的,最起码要对得起这份荣誉。”
“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
当公司步入了正轨,工作便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工人们有的来了,有的走了,然而缓缓沉淀下来的是金武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那份淡定。
谈到“外来工”或者“农民工”这些词语,很多人都会非常反感,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歧视和侮辱。但是金武不这么想,他丝毫不介意别人管他叫农民工。“这有什么?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嘛,随别人怎么说吧。只要你心态放宽了,就不会有什么好介意的。”
而对于家庭和孩子,金武和其他人一样,有着最为朴实的想法,就是希望一家人好好地在一起生活,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
言谈举止当中,金武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因为这样,金武愈发显得平易近人。和以前采访的一些车间主任提着嗓子大喊不同,他的声音很温柔,说话也是有条不紊的。你根本无法把眼前的他和原先那个未曾进过高中校门的毛头小伙子联系到一起。但是,“由于学历太低,所以更要多学习,不然那点墨水根本就不够用的”。毕竟现在是一个车间主任了,除了对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之外,下完班或者有空闲的时间,金武就会看一些管理类的书籍。
当被问到都看过哪些书时,金武随手拿出那本《激励员工的艺术:现代企业员工的激励读本》。“作为一个领导,应该懂得怎样管理团队。”谈及社会上流行的“木桶”原理,金武说道:“车间就像是一个木桶,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可以是一个车间、一个流水线,也可以是某一个员工。”如果“木桶”想要装载更多的东西、获得最大的容量,那么团队的合作至关重要。
而具体到怎样去团结员工,金武有他的一套做法。因为金武本身就是一个农民,所以更加了解农民的苦处,对一些年轻员工的心态也就更易把握。
由于目前在厂的多是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对待他们,金武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员工刚来的时候,金武都会问道:你为什么要来打工?你赚钱能够养活自己吗? 如果你现在工作了,还要再向家里伸手要钱,那么你还出来做什么呢?
采访期间,遇到几个员工过来请假,金武简单地问了下原因就让他们办理手续去了。我说道:“你还蛮好说话的吗?”金武笑了笑,说:“呵呵,那是因为你还没看到我发火的样子。”
“对待这些员工,有时候会平和些。员工要是没钱了,向我借钱,一般都会借的。”有些时候,金武也是比较严厉的。“如果你不严厉的话,这些年轻的员工就会不听你的。”不过,即便是批评,金武还是会抽时间和员工多交流,做一个称职的“兄长”。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有尊陶瓷弥勒佛。“它跟我多年了。还是厂子刚起步那会儿一个客户送的。看着它笑呵呵的样子也比较舒服,所以一直没有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