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00件物品计划

2009-07-28 05:55陈宏伟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笔筒精简办公桌

陈宏伟

危机不分东西,全球同此凉热。一位北京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决定把生活物品精简到100件以内,而以前,他办公桌上的物件,就已经超过了100件。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精美的包装盒,里面是一个用黄缎子裹着的木制笔筒,伴着天然的木香,栗色油漆散发出诱人的光泽。我已经记不清究竟有多少个这样的笔筒了,它们眼下基本都处于休眠状态——桌上的笔筒由一个陶瓷茶杯充任——宽敞得足以装进我所有的笔。

“小杜,如果你真的需要这个笔筒,请帮忙收下,我实在不愿意让它白白放在我这里消磨生命!”我对同事说。还好,小杜说正缺个笔筒,从而使我心头放下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这样我就离“100件物品”计划更近了一步。

去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发表一篇文章,叫《如何只靠100件物品生活》。文章中提到的那位戴夫·布鲁诺,从一年前开始思考这一问题,并努力付诸行动。我意识到,这篇文章将会改变我的生活观念。

“如果现在下决心把办公室所有东西都不加拣选地扔掉,你觉得失去更多还是得到更多?”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看着堆满报纸、杂志、书籍、杂物的办公室与同事讨论。我们一致的看法是,扔掉所有东西,得到的将更多——然而,谁会去做这傻事呢!

泛滥成灾的物品

我决定首先统计一下现有物品的数量,就从办公桌开始。我粗粗扫了一眼,发现这么一些东西:60本书、16支笔、1支涂改笔、2把尺子、1把剪刀、1卷透明胶带、1瓶胶水、2个笔筒、1本月历、1部电话、1个水瓶、1个茶壶、1个水杯、1盒香烟、3个打火机、1个放烟灰的罐子、1台电脑、1个U盘、1个名片盒(里面约有50张名片)、2个音响、1卷手纸。

上帝啊,不多不少,正好100件!这是神的某种谕示吗?!

理智告诉我,有些东西无论如何不能包括在“100件物品”计划里,然后我继续统计,更感到难以置信:办公桌三个抽屉塞得满满的,物品件数难以计算;书架上除了书以外还有2个电脑包、1个飞镖盘、2只乒乓球拍、1个毽球、1部旧手机、2套咖啡杯;桌子底下有4双鞋;屋里还有3个沙发、1个茶几、1个杂志柜、1个报架、2个暖瓶、1台旧电脑、2把椅子、1把扫帚、1个垃圾桶、3盆花、1个浇水的瓶子……

而在家里,除塞满的衣柜之外,我还有两箱衣服、10双鞋子、5顶太阳帽、1套户外行头(约20件物品)、不计其数的纪念品。

事实上,不久前,我刚把二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包相互套装后塞进一个箱子,放到储藏室,并且确信再也不会打开这箱子。即便如此,我还是留下一堆看上去“必需”的箱包:采访包、相机包、采访机包、钥匙包、钱包、电脑包、拉杆箱、工具箱、储物箱、2个登山包、腰包、防水袋、睡袋、食品袋,同时,“限塑令”生效以来,我已经收到14个环保购物袋。

无法实现的“全家总动员”

看来,仅仅统计现有物品的数量就要下一番工夫,接下来还有更多的麻烦等着你。

“爸爸,我的那张多啦A梦贴画呢?”4岁的女儿豆豆,精明得像个小猴子——她就是属猴的,对自己的物品记得清清楚楚,哪怕是那张手指头大小、皱得不成样子被扔在地毯下面的贴画。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对她说:“对不起,爸爸以为那已经没用了,被我扔掉了!”在豆豆的强烈抗议下,我从垃圾桶里捡出了那张贴画。

尽管从豆豆两岁半时起,我就开始带她参加各种环保活动,尽管每次外出我们只许诺至多给她买一样物品,而她也习惯了我给她培养出的各种环保习惯,但在这件事上,我仍然觉得无权自以为是地以环保或简约的名义处置她满屋子玩具和其他任何物品。

“我完全支持你的计划,先从那些纯粹属于你个人的物品开始吧!”我太太说。我太太是个生活极为简朴的人,从不化妆,也从不购置任何奢侈品,但就像我自觉不能强迫女儿一样,我同样不能理直气壮地把太太也拉到这个计划里来。

太太说得对,我应该首先从界定自己的物品范畴开始。环顾四周,对于那些与家人共用的物品,小到数以百计的磁带、光盘,大到家具、灶具,甚至房子汽车,如何处理它们实在令人头疼。到北京生活18年来,我搬过8次家,房子越住越大,搬家用的交通工具从一辆自行车直到专业大卡车,但无论面积增加多少,屋子最终总能被填满。

“破家值万贯”是中国人的价值观,除了对旧物的爱惜之外,这句话也意味着东西无度增加的现实。

快感随着“减少而增加”

尽管困难重重,我还是决定将想法付诸行动,至少从自己开始。2009年第一天,我着手清理办公桌。

4盒名片被合并成2盒,有些名片的主人早已不在原单位,有许多人至少两年没有联系;5个资料夹里的资料经过重新分类,变成了4个;此前舍不得废弃的10多本过期杂志被列为待处理废品;3个配有精美绶带的采访证进了垃圾箱;去年留下的40本会议资料被忍痛丢弃。

同时,电脑收件箱里,一直犹豫着没有彻底删除的345封邮件,被压缩成165封;“我接收到的文件”夹里,44个文件被一键删除。在删除那些有意思的邮件之前,我认真地将它们读了一遍,并选择合适的发给了朋友共享——我最需要的不是保存,而是及时欣赏和处理。

任何有形物品最终都不属于某个人,我们需要适时给它们寻找更好的归宿,或二次利用,或作为原材料重新进入制造系统。因为我相信每件东西在诞生时都有其价值和使命,包括具足因缘流转到我手中为我服务。事实上,我在很早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1993年夏天,我看见一个表姐夫的纸箱,塞得满满的,全是衬衣。不幸的是,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将表姐夫带离人世。我没有打听那些衬衣的下落,无论如何,它们不属于表姐夫了。

是否一定要追求“100件”这个数字已不重要,关键是能从精简中得到快乐,在过程里体悟到敬天爱物、感恩惜福的道理。

链接

金融危机逼近你我,现总结省钱的最佳办法如下:

1.做饭时,多凉拌少煎炒,每次可节省煤气0.1立方,折价0.14元。且凉拌不会破坏蔬菜原有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2.看电视时不开自己家的,到阳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楼上的,每小时可节省电费0.05元。同时可治疗近视眼。

3.出门一律步行。2公里以内散步,5公里以内快走,10公里以内跑步,10公里以上跑一段歇一段。省钱的同时,气死那些去健身房的傻瓜。

精简:从心里的欲念开始

尽管在精简物品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快乐,可有时候,我还是会发现困难比想象中多。

比如我一直试图把那台旧电脑处理掉,它和我正在使用的电脑相比,已经过去了4个生命周期,没有任何可以继续使用的价值,更无人愿意花钱购买,如果随意丢弃,难保不被人捡去野蛮拆解污染环境。

即便长时间不添新衣,仍有大量旧衣需要精简,但去年夏天在四川灾区,分明看到成堆旧衣因为送不出去而堆在废仓库了。我们的捐赠渠道并不畅通。况且,将旧衣服送人,或者把用不着的东西随意丢掉,究竟是真正帮助了别人,还是成就了自己可怜的道德优越感?我会不会在道德满足的同时,增添了一份自私呢?或者,我们简单地丢掉已经存在的东西,也是浪费?

于是我开始不再为如何处理这些具体繁杂的实物而犯愁,我意识到,“100件物品”不但是一个生活的原则。事实上,将“100件物品”计划进行到底,就得“从心开始”,从源头切断那些过度的欲念。

我们买了汽车,享受舒适、便捷的同时,也要为保养、维修消耗大量时间和金钱;购置一套豪宅,可能意味着要用半生辛劳去支付银行贷款。看着被物品堆得越来越充实的屋子、衣柜、书架、办公桌,感觉却越来越空虚。这就应了那句老话,我们以历史上最快的速度不断创造着新的物质需求,同时,以更快的速度被这些物质奴化。

精简心中的欲求,其实并非无奈的自我安慰,简单的方式本身不会损害生活的品质。我想起那个贫富二僧取经南海的故事:“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或许,当我们鼓起勇气和那些“天经地义”的消费方式决裂时,丢弃的只是虚荣,而得到的可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摘编自《普知》)

猜你喜欢
笔筒精简办公桌
小编办公桌大揭秘!
你的办公桌藏着你的秘密
“鼠来宝”笔筒
基层精简办事手续不能各唱各调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冗长商品名称精简方法
勿扰,工作中!
极简垃圾桶
无敌笔筒
办公桌上的奢华
精简(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