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容应对记叙文阅读

2009-07-27 05:09任水婷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原文中词句主旨

任水婷

记叙文往往是一些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往往由于不知答题思路、缺少答题技巧、审题不清等原因,造成在阅读方面得分很可怜。有些学生每每谈及阅读茫茫然不所知所措,尤其是对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临大敌,甚至谈“阅读”色变。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必须掌握一些答题方面的步骤、方法、技巧,才能从容应对。具体讲:

第一步,默读文章,概括内容。

首先读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文章的一些主要信息。有的题目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能给予就不贫穷》(中考题);有的提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先整体粗略地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的大意,领会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还要凭感觉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这些词语、句子,可以是开头、结尾的句子,可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可以是抒情、议论的句子,也可以是表示情节发展的、前后照应的、体现作者写作意图、思想情感的关键句。

在这个基础上,快速地读懂文章的主旨。主旨的把握还要看文章来定,具体说:写人的记叙文,要求快速地把握作品中的人物。人物是通过事件表现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弄清文章写了哪些事,简单地概括一下;记事的记叙文,要求快速地把握情节。所谓“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抓住了主要情节,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在前一步把表示情节发展的词语划出来了,那么这一环节,就好搞多了。

另外就要求学生快速概括文章内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这样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把它写在草纸上,以免忘了。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

1、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遵循的原则:1.联系上下文,联系中心答题:无论是词还是句子,都离不开它所在的语言环境,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为表现中心服务。2.看分答题:每个题干后面都有其分值,而这个分值以在一定程度地向我们提示或暗示了有几个答题点。如:2分的题,一般有一或两个得分点;3分的题,一般有两个或三个答题点;4分的题,一般有两个或四个。3.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

猜你喜欢
原文中词句主旨
主旨大意题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办手抄报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