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群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6-0142-02
毛泽东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的传统优势课题,在政治学、历史学、党史等学科领域均有丰硕成果。莫志斌先生新作《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是跨学科研究,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又一力作。毛泽东思想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其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前人所述毛泽东出神入化的管理艺术,多强调其“charisma”(韦伯概念,即魅力)。莫著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建构在管理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加上历史学的叙述特长,使得该著具有了更深厚的学术性与启人心智的可读性。
一、学科研究挹注互动
众所周知,管理学科形成于西方,但管理问题具有普遍性。按管理科学的说法,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个人的目标加总为组织的目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组织的目标通过个人的行为而实现。中国本土虽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科学,但从历史看管理,中国有数千年的政府管理、文官组织制度可资借鉴。现代史上,创造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农村包围城市,建立新中国,其本身就是管理意义上的杰作。其中,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是极佳的视角,从史实建构的实证知识中,若能提炼出智慧,对于史学工作者来说是极有益的尝试。
西方经典管理学中,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的决策理论强调管理就是决策,均属于一种理性的静态分析。历史学科注重变化之道,强调历史变动的因果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作者强调的一个写作原则:“纵横结合”,所谓“纵横结合”,就是研究中既注意历史的纵向发展脉络,又分析事物在发展的各阶段中横向拓展的具体内容。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是动态的、发展的,就具体的管理而言,毛泽东在治党、建军、政府管理、经济建设与管理、文化科教、社会事务的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精妙的管理智慧与艺术。
当然,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诚如作者而言,有“显性”与“隐性”的表现方式,“显性”的表现方式,是指毛泽东对管理思想中的哲学观、方法论有专门的集中论述,如《实践论》、《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等,可以说是毛泽东的管理哲学思想的专著。“隐性”的表现方式,贯穿于毛泽东的其他著作,特别是在丰富的实践之中。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存在于大量的史实之中,只有对史实认真地进行筛选、分析、体会,才能提炼出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活的灵魂与精神实质。这也是该著学术功力深厚之处。
二、宏观缕析不乏精微
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博大精深,莫著力图对其进行宏观的把握与分析。该著作的主体部分包括了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来源、毛泽东管理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党的建设与管理、对根据地和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管理、对经济的建设和管理、对军队的建设和管理、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对社会的管理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深入分析了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概括了12种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方法,分析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理论价值与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农村环境下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所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是建军、治党、政府管理与经济管理,均需要艰苦的摸索,毛泽东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实践。在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体制、组织控制、管理决策等环节中均创立了光辉的典范,莫著较完整地勾勒了毛泽东管理思想的科学体系,较全面地分析概括了毛泽东独特的十二管理方法:一是敢于决策,善于决策;二是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三是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四是官兵平等,带兵得法;五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六是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七是善于总结经验;八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群众觉悟;九是“蹲点,种试验田”;十是抓两头,带中间;十一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十二是以史为鉴,重资政和教化。
三、在情势转换中呈现管理艺术
西方行政生态学强调了生态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毛泽东的管理思想与实践也体现了管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也正是在这种情势(即生态环境)的转换中体现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鲜活特征。
莫著阐述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四个发展时期、二个转变、二种情势。四个发展时期,即萌芽时期:早期求学与初期革命活动时期;初步形成:上井冈山与苏区斗争时期;展开与成熟:长征与延安时期;曲折发展与探索中的失误:建国前后至“文化大革命”时期。二个转变,即从大革命失败,从城市转入农村;又经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建立新中国。二种情势,即一是在农村环境,中国共产党处于在野党地位;一是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坐了江山”,“攻守之势异也”。正是在情势的转换中体现了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反映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生命力与创造性,莫著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1鲜活的民族个性色彩。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产生于中国国土之上,它和中国的国情,包括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地域的等各种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和毛泽东深厚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养有关;也与毛泽东一贯坚持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有关。这就使毛泽东管理思想与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为邓小平管理思想及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崇高的“民本”价值观。“民本”即“以民为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毛泽东对此进行了批判性的承继,改造,“以民为本”不再是帝王的告诫,而是在人民主权基础之上,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国古代传统“民本”价值观经过毛泽东的改造,升华为共产党的“为民”、“利民”、“富民”观。
3可贵的探索精神。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曾使得中国革命和建设遭到巨大的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尽力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在农村环境中,如何建军,毛泽东通过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上,这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毛泽东提出了思想上建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原则、整风运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政府管理方面,实行著名的“三三制”管理模式,高度重视“精兵简政”政策;在经济管理方面,处理好战时经济与农村农民经济的关系、处理好公营、合作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关系。在新中国建立后,情势转变,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与管理、军队建设、政府管理、国民经济建设、文教、社会的管理,又是新的考验、新的课题、新的伟大征程。毛泽东所总结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再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经济建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探索成果。
4浓厚的人文气息。主要体现在毛泽东重视人的作用,特别是人民群众的作用,同时,也看重党的干部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另外,毛泽东管理思想与方法中的人文气息还体现在对于文史知识的广征博引之中,在引经据典中体现了毛泽东的诗人气质。
5出神入化的管理艺术。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党、国家、军队、社会、外交等管理决策中,他要处理管理中的决策、组织、指挥、控制、沟通、协调等种种领导事务,其管理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
四、期待新的补充
毛泽东个人的是非功过,历史已有评论,对于毛泽东管理思想与方法,应避开人物的臧否,放置于时代大背景中多角度进行考察。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对毛泽东晚年的管理失误进行评价?另外,从管理学意义上来看,管理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从个人色彩浓厚的管理转变到制度化的管理?
作者对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并没有回避,指出了毛泽东管理思想与实践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其管理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中,存在着矛盾性,毛泽东“提出过在管理活动中,要加强制度建设,但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对此重视不够,甚至没有重视”,“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他晚年的领导管理活动中,搞人治超越了实行法制。这些评论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从总体看,作者对毛泽东满怀着崇敬,并站在当今的高度,从时代背景中去理解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局限性,文中提出:“我们应采取历史主义态度,对其中的矛盾性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作者提出了这个问题,也给读者留下一个期待,期待作者能对此矛盾性作更深入的研究,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治国资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