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继堂
当前,面对尚未见底的金融危机,面对2000多万返乡农民工,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只走让农民变成“非农民”这一条路,显然是不足的。大多数农民还是要靠务农致富。如何增强农民致富信心,走出一条以农富农、共同富裕之路,句容戴庄村作了有益的探索。
2003年,戴庄村党组织在镇江农科所研究员赵亚夫等几位专家的帮助下,按照“选点示范——做给农民看,对比试验——带着农民干,组织合作——实现农民富”的发展思路,从项目调查、品种选择、技术推广、培训农民、市场开发,一步一步地做细做实基础工作。在规模和条件都比较成熟后,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有机农业合作社于2006年3月8日正式成立了。这是戴庄村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探索与创新,也是戴庄农业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合作社成立之初,由于农民对发展有机农业信心不足,大多不愿入社。村党支部没有搞强迫命令,没有搞一刀切,合作社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大力培育示范户。一方面,他们把那些劳动力强、已经有一定种植基础的农户作为重点加以培育。同时,把一些贫困户吸收到示范户中来,不让他们掉队。现在合作社成员由当初的150户发展到51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0%。尤其是全村25个重点贫困户有21户成了合作社的社员,收入明显提高。戴庄人能致富,既靠新型合作社,也靠技能培训,村民杜忠志原来也是传统耕作,收入一直不理想,后来经过镇江农科所指导,承包了村里80亩山坡地种有机水蜜桃,不但缩短了生长周期,而且口感佳质量好,原来块把钱一斤也很难卖出的桃子,现在价格卖到8元一斤,收入成倍增长。村民看到示范户富了起来,也开始动心了。随着合作社户数的增加和有机农业规模的扩大,戴庄人认识到,仅靠镇江农科所的技术指导只是一头热,必须有自己的“能人”,戴庄长久富裕才有支撑。为此,合作社成立了粮油、果茶、畜禽等几个实用技术学习班,入社农民根据种养业项目,参加培训。定期编印《合作通讯》,发到每家每户,及时传播农业信息和科技知识。开办农民夜校,对农民进行市场营销、网络知识等集中培训,在各个季节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指导。现在,戴庄农民较多地掌握了农业实用技术,成为行家里手,在合作社发挥积极作用,“有机稻专家”、“有机鱼专家”、“有机菜专家”等一些土专家还经常被邀请到周边市、县村庄去传授技艺。戴庄已有4位市级以上劳模,今年有2位优秀农民代表跟随赵亚夫赴四川灾区建设农业示范园。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戴庄人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提出了“农民为消费者的健康负责,消费者为农民增收担义务”的市场营销理念。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向城市消费者宣传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他们带着有机农产品走进南京、镇江的高级社区,将有机桃、有机大米、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的品质参数以图解的形式,印刷成小册子发放,让居民明白消费、放心购买;合作社连续2年参加江苏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现场让上海市民品尝有机米饭,订单纷至沓来;与城市社区成立“戴庄一城市社区有机农产品朋友会”,定期或不定期为他们配送系列有机农产品,邀请“朋友会”会员到戴庄观光旅游,现场体验和感受有机农业。为了扩大戴庄的有机农业品牌效应,戴庄还建立了戴庄有机农业网站,并与江苏农商网等重要农业网站实现链接,及时发布有机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赢得市场、抢占先机;以网上直销、订单销售、组织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在南京、常州、镇江、上海等地大型超市或居民区建立直销网络。扩大市场覆盖面。目前,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初步实现了精品农业、高端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的营销目标。合作社还与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进行交流,积极引进、消化日本现代农业的先进理念和种植技术,多次接受日本专家现场指导,戴庄农民种田走上了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