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克良
导语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指导者。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酱,这个酱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好习惯要从小培养,日积月累。阅读以下文章,在触摸文字的同时体会习惯的价值,领略习惯的魅力,加深对习惯的理解和感悟,把握习惯与成败的辩证关系等,这不但能开阔视野,还能提升思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拖延等于死亡
佚名
你打算什么时候实现梦想呢?你在等什么?还有什么没准备好?你在等待别人的帮助还是等待时机成熟?
最消磨意志、摧毁创造力的事情,莫过于拥有梦想而不开始行动。
年轻人最容易染上的可怕习惯,就是遇事明明已经计划好、考虑过,甚至已经做出决定了,却仍然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敢采取行动。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终于陷入失败的境地。
很多人喜欢定计划,在周密、工整的计划中获得部分满足。但是如果不能将计划变为行动,在若干年后看到这张纸只会感到深深的失落,尤其是,当同时起步的朋友已经实现了梦想的时候。
成功者都能理解这句格言:“拖延等于死亡。”
“整个事情成功的秘诀在于,”阿莫斯•劳伦斯说,“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才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的习惯是一直拖延,直到时代超越了他们,结果就被甩到后面去了。”
成千上万的人都拥有雄心壮志,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如愿以偿,甚至在温饱线上挣扎?其中大多数人是一直在拖延行动。并不是不想行动,只是想过一段时间再开始,这样一晃就是一生。
经常听人说:“我知道今天该做这件事,但是今天我情绪不好、状态不好、条件不好、这样那样不好,这件事肯定做不好,还是以后再说吧。”于是他开始拖延。他把该做的事放在一边,去做那些比较容易、比较有趣的事。
这件事也许比较乏味、比较难,但是,一件事值不值得做,不在于它能带来多少乐趣,而在于它对人格发展、自我完善的作用。
其实他只需要强迫自己做一次,就能找到行动的感觉了。一件看起来很难的事情,有时候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开个头,就能让他进入行动的状态,踏上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但是他拖延了一辈子也没付出这几分钟。
对他来说,行动为什么这么难?因为行动就意味着要承担一系列的责任,他下意识地惧怕承担责任。
不要害怕承担责任,要立下决心,你一定可以承担任何正常职业生涯中的责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得更出色。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责任,等待“时机成熟”。在需要承担重大责任的时候,应该马上承担它,此时此刻就是成熟的时机。如果不习惯这样做,即使将来的条件比现在更好,我们也不敢肯定时机是否成熟。这样,就什么事也做不了。
造船厂有一种力量强大的机器,能够把一些破烂的钢铁毫不费力地压成坚固的钢板。善于行动的人就像这种机器一样,异常坚定,只要决心去做,任何复杂困难的问题都无法阻止他们。
一个目标明确、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计划拿出来与别人反复讨论,除非他遇到了比他见识高得多、比他能力强得多的人。他有主见,迫切需要行动,不会在徘徊观望中浪费时间,也不会在挫折面前气馁。只要做出了行动的决定,就勇往直前。
(选自“美亚国际事业说明网”)
【鉴赏评价】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思想、观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基础。为此青少年从小就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防止不良习惯的形成。
文章从一个设问开始,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怎样去实现我们的梦想?最终揭示应该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接着作者分析了没有养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会对事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然后用大量的篇幅分析如何才能克服拖延的毛病,如何才能做到立即行动。文章有理有据,结构严谨,分析精辟,语言流畅,说服力强。
【思考练习】
1.制定计划与开始行动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为什么制定计划容易,开始行动困难?
2.看完这篇文章,试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改掉拖延的毛病?
路曲心直
包利民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他从小就在这里出家了。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只有他一人整天在忙忙碌碌。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还多了很重的物品。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几个月后,寺里忽然严格考核众僧,从体力到毅力,从经书到悟性,面面俱到。小和尚由于有了十年的磨炼,所以在众僧中脱颖而出,被选拔出来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水阻山隔,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求法的坚毅之光。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孜孜引路,如愿而归!
(选自《思维与智慧》)
【鉴赏评价】
十年磨一剑,十年养成的习惯,使原本充满着崎岖和坎坷的路在小和尚的眼里不再是畏途。“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屈不挠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而走下去,那么无论怎样的路,都会走得精彩,走得稳当。
文章通过玄奘法师成长的故事,寓深刻的道理于看似平常的故事的叙述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浑然天成。
【思考练习】
1.从全文看,玄奘法师之所以能历经艰辛、矢志不渝地完成西天取经的使命的原因有哪些?他和其他和尚的不同点在哪儿?
2.从文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从一个微笑开始
刘心武
又是一年春柳绿。
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纠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
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露出一个微笑,迎上前!
一些固有的格局被打破了,出现一些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露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是的,眼前将会有更多的变数、更多的失落、更多的背叛,也会有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烦恼、更多的辛酸;但是我们带着心中的微笑,穿过世事的云烟,就可能沉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并提升认知,强健心弦,迎向幸福的彼岸。
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达成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忘记微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疾患,一个不会微笑的人可能拥有名誉、地位和金钱,却一定不会有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必有隐蔽的遗憾。
我们往往因成功而狂喜不已,或往往因挫折而痛不欲生。当然,开怀大笑与号啕大哭都是生命的自然悸动,然而我们千万不要将微笑遗忘,唯有微笑能使我们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欢。
他人的微笑,真伪难辨。但即使是虚伪的微笑,也不必怒目相视,仍可报之以粲然一笑;即使是阴冷的奸笑,也无妨还之以笑颜。微笑战斗,强似哀兵必胜,那微笑是给予对手的饱含怜悯的批判。
微笑毋庸学习,生而俱会,然而微笑的能力却有可能退化。倘若一个人完全丧失了微笑的心绪,那么,他应该像防癌一样,赶快采取措施,甚至对镜自视,把心底的温柔、顾念、自惜、自信丝丝缕缕捡拾回来,从一个最淡的微笑开始,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再次将胸怀拓宽。微笑吧!在每一个清晨,向着天边第一缕阳光;在每一个春天,面对着地上第一棵新草;在每一个起点,遥望着也许还看不到的地平线……
相信吧,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选自《人民文摘》)
【鉴赏评价】
习惯有很多很多,微笑也是其中之一。微笑,是宁静之中的顿悟,是悲喜之后的觉醒,是一种人生追求,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也许你正为成绩而痛苦,为同学的误会而烦恼,为家长的唠叨而郁闷,为理想前途而茫然。然而这又有什么呢?感谢生活给我们丰富的阅历,试着以微笑去面对,“从一个微笑开始,那就离成功很近,离幸福不远。”
本文起承转合,一气呵成,条分缕析,丝丝入扣。语言上既有议论文的缜密,又有散文的晓畅自然,更有诗歌的和谐韵律。
【思考练习】
1.对“重构自己灵魂的免疫系统”该如何理解?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在生活中你对“微笑”有着怎样的人生感悟,试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