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峰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立并发展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对外贸易;培养了一批熟悉外贸工作的队伍;积累了一些外贸工作的知识和经验;进口了一批先进的技术装备等。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分管财贸工作的副总理李先念是分不开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十年,是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这期间,我们同世界上9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加。李先念指出,对外贸易要遵守“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争取外援为主”的方针。他进一步解释说,“自力更生为主”决不排斥争取外援和互通有无,“国内市场”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讲的,绝不是所有商品都要以国内市场为主。经过李先念的一番解释,一些同志对外贸工作有了重新的认识,丢掉了过去认为搞外贸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包袱。但是后来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这期间的外贸工作遇到严重的挫折,搞外贸动不动就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是搞复辟,搞修正主义,这严重干扰了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正常运转,丧失了与其他国家经济技术学习交流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延缓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扩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差距。面对这种情况,李先念是着急万分,又丝毫没有办法,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971年9月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后,在周恩来的主持领导下,开始整顿和恢复国民经济,这时的外贸工作又受到了重新的重视。李先念积极响应和配合,他在1973年1月4日召开的全国外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的对外贸易应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从对外关系上看,有些国家的政府代表团来了,不单是谈外交,还要谈贸易。我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是先搞贸易,然后建交。从国内建设上看,也需要扩大同外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我们经济的发展。”在协助周恩来整顿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李先念一直关注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他看来,对外贸易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还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所必须实行的政策。李先念很重视在对外贸易中引进我国急需的国外技术和设备,在1973年,他主持引进了一套一米七钢板扎机,当时这是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在此之间还引进了13套大化肥,3套石油化工等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与国外的技术交流和外贸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为此李先念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搞好外贸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他说:“发展对外贸易首先是增加出口,根据我国的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手工业品、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也可大力发展轻工业品和水产品,外贸工作应该根据国际市场上的价值法则同资本家做生意。”在李先念的关心和帮助下,这期间我国的外贸工作有了起色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作了良好的铺垫。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接触日益频繁,一些外贸工作人员,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丧失了国格和人格,大量盗取和出卖国家的经济情报,使一些还在内部讨论酝酿的计划,传到媒体或外国去了,由此外国资本家竞相抬价,这就造成了国家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李先念不失时机地指出,对外贸易要讲平等互利,不能搞吃亏买卖,学会同外国资本家打交道,要严格保守国家的经济机密。由于自己的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刚刚对外开放,这使我国的出口产品比较单一的现状,为此,李先念又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说:“要积极改变出口商品的构成,在组织好农副产品、工艺美术品和传统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原油、原煤及某些有色金属的出口,发展机电产品、轻工业品、成套设备的出口,把低级的加工产品改为中高级产品出口等。”这对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正是在李先念等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国的对外贸易从小到大,从建立到不断完善再到逐步成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先念管理经济的杰出才能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曾送给他国务院管理经济的“四大名旦”之一的称号,其他三位是李富春、谭震林和薄一波。事实也正是如此,李先念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张和看法以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也证明了这一点。
(工作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