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华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的共识,学校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好的办法是把教师带入“学习型组织”。
昆明市五华区莲华小学在校本研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只有构建基于不同实践任务的团队组织,即多元化学习型团队才是激发教师参与研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潜力的有效手段。“学习型团队”的构建,有利于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在管理上形成寓教师的学习于学生的学习于一体,寓个人的学习于集体的学习于一体的发展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效益评价制度,以保证教师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学习与反思,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一、构建学习型团队保障制度
学校本着着长远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致力于营造熏陶人、激励人、感化人的良好氛围,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确立了三种校本培训理念和五种校本管理制度作为构建学习型团队的保障体系。
1.三种校本培训理念。民主的理念:广开渠道,让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教师在教学,尤其在教研方面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意见积极采纳。共享的理念:让教师们在校本培训中能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参与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要求他们不断反馈、调节、体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体味教学的乐趣。
2.五种校本管理制度。
(1)建立领导带头教研制度。校长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拟定学校年度校本培训方案,督促和改进校本教研工作。其他行政领导作为校本培训工作的身体力行者,积极参与并指导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建立教研组协作教研制度。学校建立了10个教研组,并与教研组长签订《岗位任务及目标责任书》,明确教研组长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要求。
(3)建立教师主动教研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学校从工作实际出发,建立了包括每科教学反思、每月教学质量分析、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评价与考试、分开课展示、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等制度。
(4)建立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学校确立了课题立项、开题、研究过程、结题、验收等管理制度。
(5)建立学习型团队的评价制度。通过《团队管理办法》、《团队听课反馈表》,对团队教师参与活动的效果进行过程量化管理;制定《年终教师教育科研考核细则》,对团队教师一学年来的工作实效进行考核。
二、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打造学习型团队
学习是为了保证团队的生存和发展,使团队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团队的竞争力,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体现个人价值,享受生命的意义。因此,莲华小学坚持“校本培训与读书同行、与实践并进”,开展“三必读”行动和“请进来、送出去”活动。
1.“三必读”行动。“三必读”即“每学期必读一本专著”、“每月必读一本专业书刊”以及“每天必读一份报纸”。读书时间由教师自由选择。读书要求教师对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教学案例进行认真学习和反思并内化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每月交分管领导查阅一次。
2.“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近年来,学校邀请各地区的专家到校组织各级培训15次,累计参培人员达876人次。2007年9月及2008年3月,为了学习借鉴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课改经验,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校依然决定分两批共派出22名教师先后到上海杨浦小学、嘉定区实验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听课学习。2007年学,学校共派出13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28人次参加省级培训,340人次参加市区级培训,撰写学习体会文章300余篇。外出培训为教师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教学经验搭建了平台,加强了地区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使老师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
三、进行成果展示,发展学习型团队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组建的团队不仅仅是单纯建立在具体的课例上,更是为了建立教师之间的联系。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尤其是在与其他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吸取他人之所长,在同伴中确立自己的价值,满足了教师的自尊和归属需要,提高自己与他人的有效协作能力和群体的工作效益。
学习型团队是在共享、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年轻教师需要,骨干教师、老教师也需要打破成长和发展的瓶颈,实现专业的再成长、再发展。所以,在有着共同问题情境,愿意合作的团队之中,大家能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开展实践、讨论、验证、提升,形成一个教学相长、成长共进的良好态势。实践证明,创建多元化学习型团队对教师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两年来,学校有41篇教师论文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有15篇教师论文刊登于国家级、省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