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威 王 乙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有自己的名牌,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没有自己的名牌,就没有市场、没有效益、没有实力、没有地位。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规模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名牌企业的水平、效益、规模和创新能力决定的。要使贵州产业的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大力创建一批名牌企业和知名品牌。
为此,记者围绕我省名牌战略推进实施计划,就贵州如何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推进名牌战略,走名牌兴省的发展道路等战略思考,采访了贵州省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秦红。
名牌是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和名牌企业三个层次的总和。
《当代贵州》: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反而最难深究,请为我们解读一下什么是“名牌”?
秦红: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名牌就是知名品牌。提及家电,我们会想到“海尔”;提及电脑,我们会想到“联想”;提及羽绒服,我们会想到“波司登”;提及烤鸭,我们会想到“全聚德”。人民大众心中的名牌就是富于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产品,名牌代表着品质,名牌沉淀着文化。
然而,名牌的内涵远不仅如此,名牌应该是产品、商标和企业三个层次的总和。构成名牌的要素主要有“六个必须”:一、必须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二、必须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获得足够的规模效益;三、必须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并拥有自我创新的能力;四、必须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五、必须具有现代品牌意识和善于进行品牌经营;六、必须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总之,名牌是衡量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法制等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代贵州》:目前,贵州有哪些产品位列中国名牌榜?
秦红:2003年,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宏福牌磷酸二铵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是我省产品首登中国名牌榜。此后,我省每年都有产品登陆中国名牌产品录。时至今日,贵州已有9家企业、10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分别是: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前进”牌全钢子午线轮胎、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巨龙”牌钢丝绳、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开磷”牌重过磷酸钙、险峰机床厂生产的“险峰”牌数控磨床、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宏福”牌磷酸一铵和磷黢二铵、贵州中烟工业公司生产的“黄果树”牌卷烟、贵州大众橡胶有限公司生产的“前进牌”橡胶v带、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赤”牌尿素、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老干妈”牌油制辣椒。
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代贵州》:我省的名牌现状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哪些差距?
秦红: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产业的整体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据贵州省统计局统计,2003年到2007年,我省的中国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3.33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4,1%;实现税收170亿元,利润178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3%。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有力地提升了我省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由于自然、地理以及历史等种种原因,贵州省踏上名牌之路的时间较晚,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在全国的比重很低,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中国名牌第一大省广东省的建设口号就是“名牌兴省”,广东获得中国名牌总量超过165个,是贵州的18倍之多。广东省的中国名牌产品大多出自民营企业,而我省的中国名牌产品除“老干妈”之外,其余全部产自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品牌崛起之路仍然崎岖,还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长期支持和共同努力。
《当代贵州》: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培育名牌产品在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秦红:通过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可以促进以名牌产品为基础的产品结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资产优化重组,使优良资产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集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增强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活力,使之成为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从而整体提升全省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名牌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水平、规模和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名牌企业的水平、效益、规模和创新能力决定的。因此,缩小我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大力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这既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实际上,评价推荐名牌产品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在同行业企业中树立标杆,使企业在发展上看到自身与别的企业的差距,带动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同时,一个好的名牌企业,不仅可以引领该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领相关产业链的衍生发展。如我省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除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油制辣椒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农业种植、包装和运输等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省正值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名牌战略,可促进以名牌为基础的产品结构调整,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重组,打造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
名牌的诞生与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
《当代贵州》:请介绍一下贵州省名牌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秦红:2001年,贵州省政府成立了由32个厅局领导为成员的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旨在推进地方名牌发展,带动贵州经济整体发展。省质监局是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单位,在这几年的共同努力下,名牌推进战略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名牌战略推进领导小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名牌战略推进力度:一,加强宏观指导,推动名牌战略的深入实施;二、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三、加强对名牌产品企业的日常监管,促进我省名牌产品健康发展;四、加大名牌宣传、保护力度,为名牌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代贵州》:我省将如何为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条件?
秦红:近年来,省政府对特色农产品加大扶持力度,省各职能部门尽可能为企业创造发展条件。2006年初,政府制定并发布了《贵州省知识产权奖励暂行办法》,明确了对获得中国名牌、贵州省名牌称号的企业给予一定经济奖励。贵阳市政府、遵义市政府、铜仁地区行署、安顺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对获得名牌称号的企业的鼓励政策和奖励措施,其它市、县政府也在酝酿之中,普遍加大了对名牌战略的推进力度。
多年实践证明,名牌的培育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正如中央老领导薄一波同志当年题词所示:“创造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具体来说,培育名牌产品需要六个要素:一、全社会名牌意识的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的形成;二、正确的结合实际的名牌理论研究和指导;三、与名牌相关法制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四、各级政府把名牌战略作为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五、社会团体、中介机构、传媒机构,特别是各种行业协会进行恰当的工作推进;六、开展规范、丰富、富于创新的各种品牌文化活动。总之,培育名牌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事业,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