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 风
2009年3月底,本刊接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祝家村的村民举报,他们村边的小河被污染。老百姓很有怨言,本刊联合金华市环保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查。
不便公布的排污企业
2009年4月1日上午,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祝家村,在村边的小河,笔者看到,原本清澈见底的溪水泛着泡沫,河水变成了浑浊的白色,水中还带有大量白色的颗粒物,如肥皂水一般。在傅村镇垃圾中转站附近,笔者找到了白色液体的源头——在一个用水泥板浇筑的渠道里,一股浓白色的污水从中涌出。流入一旁的水沟,依着03省道路基蜿蜒流淌。经检测,污水的PH值在2到3之间。
傅村镇垃圾中转站的老傅告诉笔者,白色的污水很可能是垃圾中转站斜对面的一个工业区排放的,因为那里的领导来看过。而自老傅2008年5月在垃圾中转站工作以来,污水就一直在流放。
按照老傅的说法,这里的污水至少已经排了将近1年的时间,为什么一直没人管呢?笔者随即拨打了12369向金华市环保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让环保部门到现场做一个检测和排查,揪出这只污染黑手。
在反映后的第二天,笔者接到了来自金华环保局金东区分局一位张姓工作人员的电话,他告诉笔者,现场的情况确实存在,经排查发现,一家生产“发泡海绵”的企业存在重大嫌疑。这位工作人员说,他们找企业的负责人谈了,企业说是排污管道破裂导致的污水外泄。情况就发生在这两天,主要是因为负责污水的工作人员疏忽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污水看起来又浓又厚呢?这位工作人员说,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是石灰。主要起中和作用。当笔者问及具体公司名称时,张先生只告知该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公布出去影响不好,坚持不肯透露企业名称。
既然环保部门已经查到了污水源头,那么涉嫌排污的企业是否该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整改措施呢?按照金华市环保部门的说法,已经责令企业作出停产整改措施并立案进一步调查,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4月5日,笔者再次前往一探究竟。
继续排放的污水
实际情况出乎笔者意料:在离河道不远的一处,一条水泥管接成的管道已经断裂,白色的液体从管道中流出,直奔河道,之后又顺着水流穿过03省道的桥下,流到了北侧。而这里的水是附近几十亩农田灌溉的主要来源。
污水整治似乎没有一点迹象。根据所掌握的相关信息。笔者找到了环保部门所指的污染企业。这家名为“长弓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在门口就能看到厂区里一大堆零碎的海绵,工人在忙碌着生产。从该厂的朱厂长口中,笔者得到了证实:垃圾中转站附近排放的污水就来自长弓公司。而且,笔者从中了解到,4月1日环保部门检查之后,企业并没有停产整顿,而是依然在照旧生产。
笔者:你们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是怎么处理的?
朱厂长:一般情况下我们进行中和处理以后直接排出去。
笔者:那为什么厂房后面排出来的水还是酸性的?而且酸度还很高?
朱厂长:有时候我们生产的量比较多,超出了厂里污水处理的能力,没办法只能把多出来的污水直接排出去了。
笔者:没经过任何处理?
朱厂长:是的,厂里污水处理能力有限。
笔者:这样的情况持续多长时间了?
朱厂长:从前年开始吧,断断续续的,有时候就排一下。
笔者:环保部门来了之后有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朱厂长:我们厂就快搬到新厂去了,现在我们自己也只能尽量压缩生产量,没办法。
恶劣环境下的工作者
在长弓公司附近,笔者发现,在生产车间旁的一处露天水沟里,水的PH值也在2左右,而水沟里只是简单地用沙袋堵成了两段,一边的水PH值正常,另一边超标。朱厂长解释,堵住是为了让一端的污水流到旁边的污水处理池里。然而,这样简陋的处理方式,很难保证不会互相渗漏。
笔者:生产是用什么化工材料?
朱厂长:硫酸和甲醛。
笔者:浓度多少?
朱厂长:把94%的硫酸稀释到55%后加上甲醛用来浸泡。
笔者:这么高浓度的酸,还有甲醛,挥发性那么高,厂里有酸雾吸收这类的措施吗?
而朱厂长指给记者看的是墙上、屋顶的排风设施。
朱厂长带着笔者走进生产车间,刚到大门,老远就闻到一股很浓很呛的气味。让人感觉难以呼吸,就连眼睛也难以睁开。除了熏得人无法靠近的刺激性气味外,这里的环境也十分糟糕,车间里到处可见已经被腐蚀得露出了沙砾的水泥地。当笔者问一位车间工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时,他回答:“平时没感觉,但咳嗽的话要好久才能好。”
笔者看到,该工人的鼻子边上都是一些白色的结晶物体。
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甲醛是一种无色的强烈刺激性气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甲醛释放污染,会造成眼睛流泪,眼角膜、结膜充血发炎,皮肤过敏,鼻咽不适等,严重时还会引起持久性头痛、肺炎、肺水肿、丧失食欲,甚至导致死亡。
而硫酸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过量吸入酸雾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遇氧化剂或火种易燃。所以在使用含酸成分的物质时,要穿防静电工作服,带胶皮手套,使用地开窗通风,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而笔者注意到,就在这刺鼻味道的环境中,所有的员工都没有戴口罩。对此,朱厂长的解释是:他们已经习惯了。
污染企业的说法
在采访中,长弓公司相关负责人张金洪说:“我们企业对环保工作是十分重视的,而且在社会效益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企业现有的9个加工基地只有祝家村这个分厂的产品有化工成分,排出的污水也是由于生产量大。”
张金洪随后向笔者表示,企业将马上对污水外流情况作出整改。随后,在4月9日与笔者电话联系中说,祝家村那边的一条生产线已经停产。然而,4月10日,当笔者再次来到傅村镇垃圾中转站附近的河道时,河道中的污水排放依然如旧,白色中带点浅绿,PH值也依然超标。“今天在生产的。前两天停过。”长弓公司(祝家村)负责设备维修的周先生这样告诉笔者。那么这里有几条生产线呢?“只有一条。”这位周先生如是说。
同样,笔者也在分管的朱厂长那里得到证实。从笔者4月5日来了之后,企业并没有停产,而是一直在生产,就锅炉检修的时候停了一下。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安全保障成首要任务,城镇水污染防治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并且强化了地方政府责任,水环境保护明确列入地方人民政府考核范围。其中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是不是一句“厂房要搬迁”,环境保护工作就可以大开绿灯、酸性污水就可以直接排入河道了呢?环境保护,也是一种社会效益,而这种不会立竿见影的社会效益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