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
摘 要: 会话合作原则在解释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起重大作用。格莱斯认为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都应遵守合作原则。但在实际言语交际中,总存在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就含义的生成而言,质的准则所起的作用似乎与其它准则无绝对差异。本文以语用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特别是质的准则的现象,并从礼貌、文化差异、善意谎言等方面探讨了违反合作原则的原因,进一步探讨了善意谎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合作原则 质的准则 违反 英语教学
1.引言
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他指出,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合作的,谈话双方都怀有这样一个共同愿望:双方的话语都能相互理解,共同配合。他认为,不论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如何,人们在谈话中都遵守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简称CP))——根据会话的目的或交流的方向,使自己讲出的话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交际所需的(何自然、冉永平,2001:82)。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往往存在一些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中所属次准则的现象,这就需要听话者透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努力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深层次意义,提高语用能力。
2.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
在《逻辑与会话》一文中,格赖斯在“合作原则”下仿效康德的方法区分了量、质、关系和方式四个范畴,每个范畴都又划分了几个具体的准则和次准则——会话准则。
(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①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②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尽量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①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②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使说的话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说的话要清楚明白。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③要简练;④要有条理。(何自然、冉永平,2001:82)
2.1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
格赖斯认为,“合作原则”是正常人理性谈话的特点,是长期形成的习惯,在会话中起着调节交际双方说话内容的作用,它使对方在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能进行交际,违反任何一种准则,都有可能引起误解或闹出笑话。但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都严格遵守这些原则,有时可能出于礼貌或特定语境的需要,说了一些违反合作的话,当另一方觉察到对方的话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时,就会迫使自己透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努力去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深层次意义。
2.2违反质的准则的语用分析
2.2.1语用需要
格赖斯还强调,合作原则的诸准则在遵守方面有急有缓。说话人最应该重视质的准则,违反该准则就等于违背道德,但不遵守其它准则最多被认为是轻率或无礼(何自然、冉永平,2001:82)。但当某人不能提供充分、真实和相关的信息时,他也许是别有用心,也许是确实有苦衷,也许是的确了解得不多。因此,就含义的生成而言,质的准则所起的作用似乎与其它准则无绝对差异。无论遵守几条准则,都视为合作,都有可能产生会话含义。如:
A:How was the meal?(这顿饭怎么样?)
B:It was inexpensive.(还不算太贵。)
这是两个刚在饭店挨了“宰”的顾客讨论饭菜价格的对话。B的回答明显地违反了质的准则的第一条,即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但是,由于A了解当时的情况,他自然会越过B的字面意思,推导出话语潜在意思。此时B所说的就是反话,具有讽刺意味。再如:
A:Ok,thats the Accounts Department. Miss Williams runs it. She is a good manager and a stickler for detail.(这里是财务科,由威廉姆斯小姐负责。她是个好经理,办事一丝不苟。)
B:well,I do think she is an old battle-axe.(倒是认为她像个母老虎。)
威廉姆斯小姐不可能是母老虎,A的回答显然不符合事实,违反了质量准则,带有贬义。由此B可以判断A对威廉姆斯小姐的态度。
由此看出,违反质的准则有时是出于语用需要,这就需要听者越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努力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深层次意义。
2.2.2文化差异
违反质的准则的另一原因是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文化思维方式不同,价值取向各异,言谈规约必然风格千秋。如:
Foreign Teacher:You are so beautiful.
Chinese Student:No,No.
上文外国教师说的是真话,且言之有据,因为她首先考虑的是质的准则;而中国学生的否定应答则是依据中国文化,牺牲质的准则,强调“礼貌原则”的典型例证。其结果是应有的合作关系难以维系,使外国教师从回答中得出的“含意”是:自己对美没有品位,在说慌话。对于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中国学生提供的伪信息容易给人这种不合作的嫌疑。所以,文化差异导致的违反质的准则的现象也很常见。
2.2.3礼貌原则
1983年,英国语言学家G.H.Leech提出了语用的另一条重要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PP包括六大准则:(1)得体准则(Tact Maxim):使他人受损最小;(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使自身受惠最小;(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
Leech认为PP与CP相益互补,可以援救CP。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之所以要故意违反CP,往往是为了保全PP。礼貌原则能帮助人们在现实交际中减少摩擦,给对方带来愉悦。很多违反质的准则的现象就是为了遵循礼貌原则(何自然、冉永平,2001:122-125)。如:
A:你觉得我是不是特别苛刻?
B:不啊,您那是对我们严厉。不严厉怎么行啊?
这是某公司老板跟职员们的对话。其实,这老板就是很苛刻的。可是,职员为了维护老板在众多员工面前的面子,遵守了得体准则、赞誉准则和一致准则,违反了质的准则。
3.善意谎言
善意谎言是违反质的准则最典型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人人都忌讳撒谎、痛恨撒谎,但有时却离不开谎言,特别是那些善意的谎言能够使人避免一些尴尬,减少可能会出现的不必要的伤害。根据牛津词典:A white lie is a harmless and small lie,especially one that you tell to avoid hurting somebody.该定义对善意谎言作了准确的解释,说明善意谎言意味着说谎者出于好意,尽力减少对听话者的伤害(张国富,2008:29)。
3.1善意谎言与合作原则
根据“合作原则”理论,善意谎言很明显违背了CP中的质的准则,即说话者给受话者提供了自知为假的信息。但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善意谎言大多遵循了“得体原则”,尤其是从听话者的角度考虑,善意谎言往往迎合了听者的意愿,从这个角度看,说谎者其真实的交际意图和深层的交际态度是合作的。这套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没法解释的。
医患谎言是典型的善意谎言,如:
病人:医生,我这病严重吗?
医生:不严重。身体有些浮肿,只是由于长期输液导致的皮肤承受能力下降,皮肤发炎所致,我们现不采用输液方式,口服药物,让皮肤缓解一下就好了。不用担心!
其实,这个病人患的是皮肤癌,皮肤组织坏死而发炎,而不仅仅是经常输液所致。医生说谎是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策略准则,是不想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减少对病人的伤害,让他安心养伤。
3.2善意谎言与教学
尽管从教育的角度说,教师应该着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诚信的环境,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但有些谎言往往能起到教育、激励的作用,教人看到自己美好的一面,让人看到希望,成为人生前进的动力。因为教育面对的是自我评价不完善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如果教师刻意地追求评价的公正性,可能会对某些学生造成一些伤害。如果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能够恰如其分地利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比如当着学生、家长的面表扬学生,或者利用一些编造的谎言维护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就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张锐,2005:35)。如:
A:张老师,我们小玉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B:不错,很努力,上课也爱积极发言。
其实,小玉表现并不好,上课喜欢讲小话,因此,B的回答显然不符合事实,违反了质的准则。但这里,在学生和其家长都在场的情况下,老师是为了维护学生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面子,遵从得体准则和赞誉则使用的善意谎言策略。一方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另一方面也鼓励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事实证明,这样的谎言针对这种学生也的确有用。
再举一个例子:“谁去帮老师拿书。”
某老师在音标课上给同学们听写音标时,两名学生为某事争执了起来,其中一位还哭鼻子了。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执教的老师。这位老师不慌不忙,微笑着,突然像想起什么似地说道:“哎哟,老师太粗心了,把改作业的红笔忘记在办公室里了,谁帮我去拿一下?”霎时,教室里小手如林,那个哭鼻子的学生也举起了手,老师冲他点点头说:“好!请你去帮我拿一下。”那位学生眼泪也顾不上抹,就跑出了教室,不一会儿就把笔拿来了。这时,执教的老师又微笑着说:“老师太粗心,多亏这位同学,我得好好感谢他。”说完,对那位同学微微一弯腰,顿时教室里掌声四起。在这里,正是妙用了“忘了带笔”这一美丽的“谎言”,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矛盾,及时调整了学生的不良情绪,维持了课堂正常的秩序。
4.结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之间充满交际与对话的世界,当人们彼此进行对话时,相互都希望交际活动既成功又顺利。在交际过程中,合作是成功交际的基础。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并非绝对的。因此,人们在交流时,应透过对方话语的表面意义,努力领会说话人话语中的深层次意义,提高语用能力。由于文化因素同样影响合作原则,因此,我们(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各国的文化差异,比如中西方对于谦虚的理解等,以减少交流时的尴尬,避免误解,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善意谎言,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驷.“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8,(4).
[2]郑梅.谈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有意违反及会话隐含[J].新疆大学学报,2008,(3).
[3]王晓领.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现象的语用分析[J].学问·科教探索,2008,(22).
[4]董薇.浅析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语用效果[J].科教文汇,2008,(7).
[5]张锐.谎言有时也美丽[J].感悟·体验,2008,(3).
[6]葛红,李福莉.谎言与目的原则,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7).
[7]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8]张国富.善意谎言及其言后行为的语用分析[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9]刘兴兵,刘琴,邵艳,廖美珍.构建医患会话的合作原则[J].医学与哲学,2008,(3).
[10]加晓昕.合作与悖反[J].语言文字,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