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前,他是吃百家饭的苦命孩子;38年后,他是680多户孤寡老人共同的儿子:他是“全国敬老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份特殊情怀,演绎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感恩故事。
他叫黄久生,1965年出生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971年,在一个飘着大雪的寒冬里,母亲撇下6岁的他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撒手人寰。父亲把小儿子送人了,自己则靠走街串村修锅补盆维持生计,常常是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里只剩下年幼的久生和妹妹。没有米。就靠邻居们送点米煮稀饭;没有菜。就放点盐拌在饭里当菜吃;没有灯,晚上就搬个小凳子在外面等着小伙伴来跟他做伴。冬天连鞋都没有,村里的大婶两天两夜没睡觉帮他做了一双鞋。最难熬的日子里,久生就靠着好心的乡亲们的帮助维持生活。张家一点米,李家一碗饭,乡亲们一点一滴的帮助,是黄久生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最温暖的记忆。那时候的久生暗暗地想,一定要给好心的街坊邻居们报恩。
1983年,年仅18岁的黄久生来到郑州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当起小工。1986年底,黄久生把几年间辛辛苦苦攒下的2000多块钱。全部购买了核桃、大枣等送给了家乡的乡亲。那年春节过后,黄久生领着40多名乡亲,一起来到了郑州打工。此后的几年,黄久生又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伍。凭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劲头。黄久生一路干到了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1999年,黄久生承建的一项工程荣获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而他所带领的队伍也博得了“河南建筑业的铁鸟”雅号,其建筑队伍中的400多人全是他的乡亲。自打1996年起,每次回乡他都会准备好几万块钱交到镇党委书记手里,用于购买全镇680多户孤寡老人的生活用品,“有事跟久生说!”成了乡亲们的依靠。有位素不相识的同乡得了癌症没钱治找到他,他带头捐款3万多元,还号召乡邻一起捐款。还有位邻居老人临终时,把他当做最信赖的托付人,将家中的老奶奶托付给他。即使是在自己的建筑队仍欠着贷款的情况下,黄久生也是把乡亲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黄久生用自己的行动,延续着这份美德,让乡邻们心头多了一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