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新理念及其运用

2009-07-23 08:42雷仰芹
甘肃教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欣赏课弹奏情境

雷仰芹

〔关键词〕 音乐欣赏;教学理念;

联想;情感体验;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A)—0050—02

音乐欣赏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学生不仅要学好各科书本知识,同时也要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浓郁的校园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一味强调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凝重、单调,与创造性、立体性思维的教学理念相差甚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只有运用新观念、新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把音乐欣赏课讲得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质。

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感受音乐之美

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不确定性和多解性,当音乐信息传递到欣赏者的大脑时,所引起的联想往往是广阔的、自由的。如乐曲《天鹅》,作曲家圣桑本意是用钢琴平静的琶音描绘微波荡漾的湖面,用大提琴舒展的旋律展现天鹅纯洁高雅的形象与气质,这一切本与死无关。但前苏联芭蕾舞大师福金却以他的艺术灵感对《天鹅》作出了新的诠释。他从钢琴的伴奏中体会到紧张和不安,从优美动人的旋律中感受到了悲伤和忧郁,并把这些感受运用到他的芭蕾小品《天鹅之死》中,表现一只孤独的天鹅在生命垂危中,对生活的热爱和与死神搏斗的精神。几十年来,《天鹅之死》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博得了世界人民的喜爱。可见,同样的作品,不同的欣赏者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

人之所以听完音乐后有悲伤或欢乐的反应,是因为聆听者有不同的生活感受和哀与乐的体验。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听众的内心体验则可视为三度创作。在这个阶段,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音乐欣赏课就不会再是死板的“一言堂”。

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视角地理解音乐作品,让他们的个体感知不要受到束缚,并启发和激励学生根据作品的作者及背景展开联想,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接受一种新的音乐解说方式,那就是还音乐以本真,让音乐解说自己。

二、帮助学生掌握欣赏方法,品味艺术真谛

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往往采用“满堂讲”的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对那些没有“音乐耳朵”的学生来说,若不首先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何谈赏听的最佳效果呢?

我们借鉴音乐发达国家的教法,把音乐、诗歌、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横向联系、互相渗透,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以唤醒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步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时,要让学生知道音乐欣赏活动不光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可以用声音、形体、文字、图画等形式去感受、体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欣赏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新疆的歌曲特点、地理环境特点和人文物产等,鼓励学生用舞蹈来表现乐曲。有些表现欲强的学生,通过对新疆舞蹈动作的模仿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对那些从未展示过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他们积极投入音乐情境中进行感知,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音乐传达的情感。当乐曲中传来小提琴响亮厚实的顿弓、快速灵活的跳弓以及铿锵有力的切分音时,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暗示和音乐感染下,或模仿弹奏冬不拉、击手鼓和萨巴依的动作,或跳起自编的舞蹈,或手打节拍,或高呼跳跃……千姿百态的动作如泉涌般地创造出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每个学生勇敢地用身体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力度和速度等,是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音乐、大脑、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使学生闻乐即舞。

三、开展师生互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欣赏课中,根据学生特长委以重任,进行师生换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如教师可以指派一名钢琴特长生,让其采用比较鉴赏的方法给其他学生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首先,“教师”完整地弹奏乐曲,再分别弹奏上下两个声部,进行音色、节奏、力度的对比,然后把第二声部变成不同的伴奏织体,再与复调式的演奏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聆听、比较,感受到上下两个声部犹如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产生和谐美。其中,第二段的弹奏是通过右手弹奏的旋律来变化左手的伴奏织体和弹奏方法,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感受到什么是主调音乐。而第三段是变化再现第一段,“教师”分别弹奏第一段和第三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变化所在,了解什么是“装饰变奏”。通过“教师”分声部、分段弹奏及完整地演奏,让学生在感受民间音乐的同时,轻松地掌握复调、主调、变奏等基本知识。学生在了解作曲家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态度后,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各种思想情感,既开阔了音乐视野,又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这种根据学生的特长参与教学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当好“老师”,在反复备课中,既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又掌握了许多音乐知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和理解音乐。这样不仅可以打破原来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

四、丰富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被我们所广泛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各种教学手段的穿插运用可以使音乐欣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这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思维方式的改变。多媒体 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教学优势,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中视听方面的表现力,使传统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和富有艺术性。

(二)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音乐情境。音乐欣赏主要是从聆听过程中去感受音乐所蕴涵的情感,它强调主体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而影响体验快慢与深浅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音乐欣赏课情境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会使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变得精彩有趣、生动活泼,并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与质量。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幅 “流动的画面”。同时要善于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充分的联想、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将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之中。

五、加强音乐实践,提高学生修养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通过艺术实践,让学生多看多听,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第一,组织学生聆听现场音乐会。通过特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第二,发展校内艺术团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不同编制的学生艺术社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音乐活动,丰富业余生活,激发学生的艺术热情;第三,在学校的报刊、广播和校园网上开辟音乐专栏。通过音乐专栏广泛传播系统的音乐知识,使学生时时处在音乐的氛围中;第四,定期举办音乐讲座。通过讲座讲解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并欣赏其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样,通过高雅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位、情趣、气质、修养将得以提高。

总之,音乐欣赏课教学新理念的运用,是为了挖掘艺术作品所蕴涵的情感。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经过学生的“三度创作”,使学生能够感悟作品的情感内涵,把音乐的美和美的音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猜你喜欢
欣赏课弹奏情境
弹 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