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品质训练

2009-07-23 08:42卢亚梅
甘肃教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观点作文教学创新

卢亚梅

〔关键词〕 作文教学;创新;观点;材料;

体验;构思;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A)—0044—01

素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力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思维品质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势,比如对怎样提出观点、怎样选择材料、甚至怎样安排段落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学生虽然掌握了几种作文模式,但这种八股式的模式,却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作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除了语言水平、结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一个“新”字。创新是文章的生命之所在。这里所说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点新,不人云亦云

观点的形成,是一个调动学生所有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验,对问题全面理解和把握的过程。一个新颖的观点或者高远的立意标志着学生认识问题、感知生活的深度。达到了观点明确、立意深刻之后,学生作文要追求的就是新。新,就是新颖,是学生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是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是对问题深思熟虑之后的推陈出新和创造性的认识,这是最可宝贵的思维品质。

二、材料新,不抄袭沿用

这是有关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的问题,也是有关学生的思维品质的问题。像有些学生,碰到“勤奋”的话题,就只能举出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例子,翻来覆去,味同嚼蜡。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许多身边的人和事,当学生留意观察时,也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只要学生对这些人和事了解具体,分析透彻,照样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巨大的感染力。这里有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问题,有观察生活的习惯问题,也有学生是否善于创新的问题。

三、体验新,不无病呻吟

之所以在材料之外还要谈到体验,关键是体验也会因思维定势而变得毫无主体特征。有些学生甚至就用书上学到的或老师讲到的知识去观察生活,而缺少了自己的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因袭成说,要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事实上,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就会异彩纷呈。生活中很少有雷同的现象,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应雷同。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体验独一无二并且是珍贵的。如此,学生在作文时才不会束手束脚,才不会顾虑重重。

四、构思新,不落入俗套

如何寻找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内容,这也是作文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对材料的内部关系深思熟虑和对材料的取舍完成之后,就有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以及详略等问题。一般的思路、一般的结构未尝不可,但作为文章,应是创造性的,并且每一篇文章都应有所突破。这个突破既不是猎奇,也不是做作,而是根据作文的实际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五、方法新,不生搬硬套

方法新,不一定就是创造一种新的方法。当学生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有感而发时,要么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要么曲尽其妙,峰回路转;要么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要么细语低回,一唱三叹;要么虚实相生,相映成趣;要么高屋建瓴,一语破的;要么层层铺垫,水涨船高。模仿是必要的,但不能停留在模仿;程式是必要的,但程式不能一成不变;定势是必要的,但不能让定势左右每一篇文章。方法上的灵活运用、自由组合、创造性地安排,都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反过来,这种方法上的无拘无束和大胆创新,也会使内容增色不少。

猜你喜欢
观点作文教学创新
观点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