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世清
〔关键词〕 农村;九年制学校;
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7(A)—0018—01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十五期间,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九年一贯制。”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有条件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地方一定会越来越多。 在发达城市,很少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是小学与初中分离,自然就避开这一管理上的难题。但对于农村来说,九年一贯制教育自然就难以回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将其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确实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教师“角色”一时难以转变
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由原中、小学合并而成,即使是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其教师也基本由中、小学教师组成。原中、小学老师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虽然每个人的“外在角色”一下子转换了,但是“心理角色”转换却并不那么容易。一贯制之初,教师的思维常会受到“定势”影响:面对同样的话题,尤其是面对工作量的轻重、工作难度的大小、教育质量高低等比较敏感的话题,“中、小学老师”的意见常会有较大的分歧。
这种“定势”同样也会影响到领导。特别是对由原来的中、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这种定势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学校中,各级领导一般也都来自于中、小学。毫无疑问,这些领导都对原来所在学校的情况了解比较多。此外,即使已“一贯制”了,老师们有什么意见也习惯于找原来的“领导”反映。领导班子成员各自掌握情况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在一些问题上看法的不一致。虽然这完全是正常现象,但在老师们的心里容易产生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的错觉。从而对教师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考核标准无法统一
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不少共同点。但是,中、小学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的。相对而言,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要比初中更加有利;初中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学科成绩在考核中的分量相对重要。一贯制后,这种不同依然存在。这样,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比较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来考核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而考核评价标准不统一,也会对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人事编制不统一
在一贯制前,原先的中、小学,各自的编制情况不相同。一贯制后还是中、小学分开核编。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小学超编的情况比较普遍,而中学缺编的情况比较普遍。九年一贯制虽然为中、小学老师的通盘使用创造了条件,但事实上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不少难度。如教师资格的认定、职称的评定等,这些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
中、小学教师没有通盘使用,而中、小学教师在编人员的余缺情况又是事实,因此在工作量考核、奖金结算以及考核工资的发放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站在缺编一方的角度看,既然在同一所学校,就应该统一考核,统一结算。站在超编一方的角度看,核编中、小学是分开的,考核、结算当然也应分开。可见,编制问题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小的。
福利待遇存在差异
教师待遇问题是学校管理的敏感话题。福利待遇如何分配也是教师心目中衡量“九年一贯制”成功与否的标尺。一贯制前,原中、小学之间经济待遇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贯制后怎么办?这是老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奖金靠高不靠低”、“待遇能涨不能降”,这是老师所向往的。更何况上级对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时也有教师待遇逐年提高的条目。
此外,有些标准明文规定中、小学有差异。如班主任津贴,小学标准稍低些,中学标准高些。原中、小学在执行过程中差异更大,初中每月六七十元,小学每月二十元左右。中、小学一贯制后,这种差异该不该继续下去?至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的不同同样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跨段聘用后,工资标准如何执行?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领导管理知识、能力各不相同
由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领导大都是原中、小学的领导,因而大家对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下的教师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原先小学的领导对中学教学不了解,对中学教师不熟悉;原先中学的领导则对小学教学不了解,对小学教师也不熟悉。这些知识的缺陷,很容易导致管理者在教师管理中缺乏必要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