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波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为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本文认为,研究社会转型新时期、新形势下先进文化的传播对策,大力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对于丰富文化传播理论、推动社会发展、提高全民族文化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转型 先进文化 传播
文化与先进文化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从一般意义来讲,人类文化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文化。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社会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文字、艺术等一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精神价值体系。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表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其概念的界定将在某种意义上各持异说,见仁见智。
(二)先进文化的界定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顺应历史潮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总是同落后文化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从本质上说,先进文化是人们改变现实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先进文化与社会生产力一起,共同构成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
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先进文化有: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社会转型与文化传播
(一)我国的社会转型
所谓“社会转型”,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中国社会转型虽起始于鸦片战争,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方为显著。以下所说的社会转型,即指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起点,我国开始的当代社会转型的进程。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国的社会转型与其他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相比,虽然存在着许多共性之处,但更表现出独有的特征:首先是转型过程漫长——中国的农业文明非常发达,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是转型过程复杂——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在已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社会遭遇深刻危机、出现一系列弊端之后开始的,如何扬其长而避其短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再次是转型中矛盾尖锐;最后是转型所处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二)转型社会中的先进文化传播
近代以来,社会的发展对“传播”越来越具有依赖性,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所谓“信息革命”、“信息爆炸”现象,整个世界急速进入信息化时代。按美国学者A•托夫勒的说法,人类社会正迎来汹涌澎湃的“第三次浪潮”。于是,一条虽自古有之,但却从未像今天这样鲜明夺目的真理,便凸现在世人的眼前:谁拥有最多最好的信息——即谁最会“传播”,谁的成功可能性就最大,“信息即力量”、“传播即力量”。
先进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现象,是全民族共同创造的。在这个创造过程中,民众与专家、普及与提高、源流与结晶,在交流中动态互补,本身就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先进性,要通过传播来验证其社会效益和心灵效应。一般说来,文化的被接受与排拒,视其效用、适应性以及对接受一方的文化有无意义而定。对于文化创新所接受的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创新在文化中的相对优越性、适应性、复杂性、可行性和可鉴性。文化的传播中通常要经过对其形式、功能或者意义上的改变,以适应接受一方文化的特殊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催生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进步价值观,另一方面也由于市场的负面作用,意识形态的控制方式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态。社会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利益调整及一些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势必引发人们思想的波动。因此,研究先进文化的传播方式,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而紧迫的意义。随着社会转型期的不断推进、文化的不断进步演变以及我国社会自身发展的特点,有必要对先进文化的传播进行创新。
先进文化的传播创新
(一)文化形式的传播创新
文化不仅在内容上是多样的,形式上也是。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文化生长和发展的前提,是文化生命力的根本。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关系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生活方式、伦理关系的改变和相关文化表现形式的变化。过去,人们只是很简单地利用下发文件、口头转述、发行党报等方式来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这些简单的传播方式并没有深入人们的生活,已不能适应我国转型期文化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现状,先进文化应该有它更广泛的传播形式。
例如,为了进一步宣传树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摆脱呆板的说教方式,北京电视台、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和新浪网、BTV网站共同举办《八荣八耻正气歌》FLASH作品征集活动,并将此活动作为系列宣传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该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喜爱,各大媒体纷纷刊登报道。
再如,某军区报纸开辟了“红色短信集锦”专栏,刊登的短信以其内容健康向上、构思巧妙精炼、风格纯朴清新,被称为“红段子”。河南省南阳市委也在党报上以“编发‘红色短信,助力和谐南阳”为题,向广大市民发出广泛传播先进文化的倡议书。
通过以上脍炙人口的方式来改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不仅让群众易于接受,更让先进文化深入生活中,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到先进文化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文化可以借助短信、歌谣进行创新,同样也可以在人们的饮食、服饰等各个方面进行尝试。例如,在服装设计上与先进文化的内容相联系,通过服装提倡人们爱护环境、互相关爱,以环境、爱、文明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服装设计的主题。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做出新的创意,比如为各类菜肴赋予新的名称,给其一定的寓意,相信可以使先进文化传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传播媒体的传播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体方兴未艾、层出不穷,而网络正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媒体中的一员。相对于我国社会转型之前运用广播、党报党刊等媒体传播先进文化的方式,网络显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使用广播进行的先进文化传播是一种语音形式的传播,存在时间有限性、有声语言无法长久保留和不能跨地域传播的缺陷。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高科技的广泛发展和应用,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互联网作为新传播媒体,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具有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覆盖范围广、高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它能从内容、形式、手段上给先进文化注入活力。利用互联网站突出的网络传播资源和庞大的网络受众群体,大大扩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提供了反映民意的直接渠道,增强了对外宣传的有效性。目前,互联网上已建立了一些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专门网站,如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中国文明网(www.godpp.gov.cn)、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www.china-efe.org)等。这些网站运用简洁明了的图文界面、专题版式,尤其是在网页中加入流媒体播放器等,使音、意、字三者紧密结合,加速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先进文化的传播不仅要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还可以利用人们身边的各种传播工具。例如城市广场的大屏幕液晶电视,若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工具,可随时向广大群众传递信息,使人们受到熏陶。还有各种户外广告、公益广告牌及手机短信等,这些都是传递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
(三)传播符号的传播创新
伴随社会转型过程,由于信息数量的增加、内容的复杂化,现代人们越来越趋向于运用简单易懂的非语言符号来传达信息,以便将大量信息整合融汇。我国在社会转型期之前大部分的先进文化传播都是通过语言符号进行的,对于非语言符号的运用较少,那时人们对于先进文化的理解、消化基本上就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这大大降低了先进文化的传播速度及深度。通过非语言符号的补充、替代、强调、调节等作用,利用它来代替语言符号在先进文化方面传播,可以得到显著的传播效果。
例如,青岛市文明办及青岛晚报特别创作、推出了一组主题漫画,以帮助广大群众加深对“八荣八耻”的认识,促进市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行动,把青岛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上新水平。通过印刷精美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贴画的分发,倡导广大居民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落实为自觉行动,其宣传效果显著。当然,非语言符号的创新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可以通过漫画,还可以通过制作、发行扑克牌等有趣的方式进行,使得先进文化的传播不再枯燥无味,加快其传播速度及广度。
结论
先进文化,是先进政党的旗帜、时代精神的结晶、民族奋斗的号角。背依五千年厚重的历史,过往先贤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的过去,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宏伟蓝图,我们应续写文化新篇。本文囿于篇幅所限,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先进文化传播的创新做法未能一一详加列举、深入剖析。先进文化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现象,是创造、传播和实践、反馈、整合工程系统的组合。如何在社会转型期通过对文化形式、传播媒体及传播符号等的改进、创新,加强先进文化的传播普及,是重大而紧迫的时代命题。
参考文献:
1.克里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译林出版社,1999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黄旦.新闻传播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4.肖云儒.拓展先进文化的传播渠道[N].陕西日报,2003
5.向春玲.转型中的社会与文化[M].民族出版社,2001
6.马弛.北京电视台征集《八荣八耻正气歌》FLASH作品[N].北京日报,2006
7.计健.热心社区文艺的音乐人[N].淮河晨刊,2007
8.傅振中.“红段子”醒目提神 [N].淮河晨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