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明确提出“认真研究设立‘两江新区问题”。为了贯彻落实3号文件,根据商务部和重庆市主要领导的要求,受市政府办公厅委托,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和商务部政研室、外资司以及重庆市外经贸委成立联合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研,本刊特编发这篇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通过建立深圳特区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动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在我国沿海开放布局不断完善之际,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全方位区域发展战略渐次实施。为了加快内陆地区全面开放,促进先进生产要素更多向西部聚集,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尤为迫切。
■ 战略意义:设立两江新区的“三个有利于”
设立两江新区有利于落实党中央对重庆率先发展的战略定位。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工作的讲话和总体部署,既是对重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特殊定位和历史使命的确认,也是对西部大开发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全局意义。落实党中央的部署必须加快重庆对外开放。重庆位于西部,不靠海(岸)、不靠边(境),发展对运输成本较敏感的加工出口产业不具优势。但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已使得国际分工趋于扁平化。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向对运输成本不敏感的制造业高附加值环节和服务外包领域延伸。这为内陆地区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形成后发优势提供了机会。探索新形势下内陆地区扩大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新路,既是重庆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性课题,对于重庆在西部地区发挥好中心城市和增长极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设立两江新区有利于在西部地区取得开放开发新的突破。在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重庆的开放和振兴居于突出位置。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重庆位于中国大陆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西部地区具有很大共性的问题。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是西部大开发重点突破的需要。
设立两江新区有利于探索内陆科学发展、统筹城乡新路。在重庆设立两江新区,加强直辖市功能,是中央在新阶段对重庆解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和生态保护、城乡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最大支持,有利于重庆进一步探索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新路。
■ 战略定位:把两江新区建成“国际都市新区”
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应确定为:立足重庆、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努力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宜居的国际都市新区。经过5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两江新区应发展成为:
——西部地区现代制造业与研发转化基地。打造西部地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到2012年,两江新区工业增加值实现翻番目标,占重庆市工业产值的1/3;货物贸易总额接近150亿美元,占重庆市60%左右;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占重庆市60%左右,吸引10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为西部内陆研发转化基地。到2012年,两江新区内高级人才和技术引进占重庆市50%以上。经过5年努力,力争将两江新区打造成中国西部承接国际国内高端制造业转移的基地,形成西部地区跨国公司密集聚集区,中国西部汽摩城、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
——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基地。到2012年,两江新区内服务贸易总额达50亿美元,占重庆市90%以上,其中离岸外包业务达20亿美元,占重庆市90%以上。经过5年努力,将两江新区打造成西部服务贸易外包产业高地和服务外包示范区,特别是要在财务、游戏、动漫等软件外包方面形成更大优势和品牌。逐步将两江新区打造成西部地区服务外包的人才培训基地、离岸外包市场拓展的窗口和前沿基地。
——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增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和作用,机场、港口、电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吞吐能力大大增强,为两江新区成为西南地区国际物流大通道奠定坚实基础。以两江新区“空港+水港”保税港区为核心的保税、仓储、加工和中转功能大大增强,初步成为西南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同时,形成以两江新区为核心的重庆物流网络布局,与邻省周边地区的物流合作取得成效,在西部地区形成以两江新区为区域物流主节点,周边地区主要城市为区域物流次节点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
——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两江新区将成为中央金融机构在全国战略性网点布局的必选之地,主要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外资证券基金公司在西南地区的总部所在地,西部内陆地区金融产品、金融组织创新与试验的特殊区域。在两江新区带动下,重庆初步成為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并为西南地区提供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到2012年,两江新区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占重庆市总量30%,贷款余额约占60%,金融业产值占重庆市总量50%。
——生态环保型国际都市新区。两江新区将成为以产业集聚为主,集现代商务、生态宜居、都市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度开放的国际都市新区。到2012年,两江新区将成为拥有100万人口的都市新城。同时,力争实现单位产值低碳排放西部第一的目标,成为内陆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基本建成一个现代化、生态环保的新城区。
■ 战略部署:十年再造一个重庆
建设两江新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认识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到科学决策、循序渐进、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战略部署上,建议分两步走:2008年到2012年起步与重点突破阶段,两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占重庆市的50%左右。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争取中央将重庆两江新区纳入国家规划,在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中明确重庆两江新区的国家战略定位,同时,建设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取得突破,形成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等产业集群,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到2020年全面提升阶段,两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占重庆市的70%左右。两江新区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进入全面协调发展新阶段;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具备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中央对重庆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要求。经过两步走,到2020年前,两江新区将初具规模,实现“十年再造一个重庆”的目标。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在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探索内陆地区新的区域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管理体制与内生机制的新模式与新思路,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在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经营、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外汇管理政策、离岸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积极推进土地管理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方式;争取国家支持,集成对外开放和产业促进政策,引导资源要素向两江新区聚集。
二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汽摩、通讯机械、船舶、医药和IT等出口制造基地,培育自主品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户两江新区,建设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支撑平台和中西部科技检测创新服务平台等。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江河航道及重要港口、码头建设,建成内陆地区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大力构建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框架,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工业生产物流中心和商贸流通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等。
四是建设若干特色鲜明的功能区,构建合理的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聚集功能区,如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发展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设立高效便捷的服务业发展功能区,如现代物流业服务区、金融业服务区、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及其他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创建环境优美的科技生态园区,如环保生态产业示范区等。
五是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内外贸融通的现代市场体系,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能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类要素市场;吸引跨国公司在两江新区建立采购、物流配送、商品交易中心等。
六是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发挥西部增长极作用。两江新区应重点加强与重庆周边省份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它们面向国际、扩大开放的窗口、门户和跳板。
七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探索内陆对外开放新路径。在招商引资方面,要更加注重引进技术的利用、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更加注重新区的整体开放形象,加快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与融合。在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上,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依托“空港+水港”的内陆新型保税港区,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发展进出口和转口贸易的最大集散地;建立保税港区国际采购中心,引进跨国公司采购配送中心,吸引国内外著名品牌销售总部和批发商、代理商、经销商落户两江新区。
(摘编自《关于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可行性研究》,题目和小标题系本刊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