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2009-07-21 05:18天津市大港区第二中学
天津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建构学科能力

天津市大港区第二中学

一、“三级研究,双向互动”,建构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联动机制

“三级研究,双向互动”,主要包括学校整体“课题式”实践研究、学科组集体“主题式”实践研究、教师个人日常“问题式”实践研究三个组成部分。“课题式”实践研究由学校负责,着力于挖掘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关注点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建构与发展上,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的问题,为广大师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主题式”实践研究由学科组负责,着力于挖掘本学科教育的意义,关注点在学科经常性问题的解决上,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为组内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一般性方法、策略。“问题式”实践研究由教师个人落实,着力于挖掘学科教学内容的规律和方法,关注点在三维目标的落实上,主要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实践案例。“三级研究,双向互动”实践研究机制,围绕学校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展开研究。当个人研究难以解决问题时,问题上升为主题,交由学科组集体解决:当学科组仍无法解决时,主题上升为课题,由学校统一规划、整体研究。反之,当学校由“课题式”实践研究整体建构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时,它就要发挥对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引领作用。个人和集体的研究就要落实和丰富学校整体“课题式”实践研究成果。三者处于一种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循环往复又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二、“问题-反思-重建-成果”,建构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基本模式

一是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学校向全体教师征集日常教学出现的问题,编辑《大港二中教育教学实践问题集》,让问题意识成为教师个人研究的起点。二是把“反思”作为常用的方法。教师们不仅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还主动邀请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结合自评和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做出具体分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促成“教”与“学”的统一。三是把“重建”作为改进的途径。我们把教师的备课过程变为教师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问题、甄别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后续教学如何重建的过程;把教师上课的过程变为实现解决问题设想的过程;把教师说课、评课的过程变为重新思考教学中存在的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并致力于寻找解决问题对策的过程。四是把“成果”作为推进研究的动力。

三、“整体建构、分类推进”,建构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发展策略

“整体建构、分类推进”是我们尊重教师差异、将差异看作资源的一种教师发展策略。运用“整体建构”策略统领全校教育教学行为。经由学校“课题式”实践研究,整体建构出适合我校特色的“和而不同”的教师发展观,形成了“让每一个教师主动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自觉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创造适合学生学的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制定了“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实施学习指导,人人体验成功”的教学策略,明确了“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名校”的工作目标。运用“整体建构”策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校成立学法指导研究会,通过《大港二中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指导教材》开展科学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整体建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报、学科博客、“化学知识网络墙”、“数学知识一条巷”、“物理学科知识长廊”和“语文学科知识树”等,成为我校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运用“分类推进”策略破解教师“三期现象”(高原期、成长期、成熟期)这道难题。缩短“成长期”,延长“成熟期”,走出“高原期”。我们坚持用优秀的学校文化感动人,让榜样激励上进,鼓励“冒尖”;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纲要,引领发展:通过“三级备课组”评比,激发活力;通过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促其成功。开展“教学月”活动,组织“三鹰杯”(雏鹰、健鹰、雄鹰)大赛,在一次次有序而高效的教育教学研讨中,教师的生命活力在这里尽情绽放。运用“分类推进”策略破解“三生建设”(暂困生、优秀生、特长生)这道难题。我们着力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尝试“走班式”教学,实施“自主作业”,让学生唱主角、有活力:抓好不同层次、不同气质学生的心理疏导,开设“心理团体”辅导课,让学生摆正心态、有动力;开展进步生、优秀生、特长生评选表彰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四、“决战小课堂,搞活大课堂”,建构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有效平台

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低负高效”。先后开展“七个优化”(优化教育思想、优化教育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质量)、“三精课堂”(精雕细镂备课、精湛技艺上课、精心巧妙留题)、“六课能力”(备课能力、上课能力、说课能力、听课能力、议课能力、评课能力)实践研究,培育出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品牌课堂。学科组“研有特色”,运用“同课异构”实现有效校本研修;不同专业的教师“同上一节课”,达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享的效果。教师“教有特点”,“主题式单元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合作互动”、“问题导学”等课堂模式百花齐放。让课堂回归生活。我们以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为载体,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围绕“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的三大主题,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校本课程,让学生“各有所选,各尽其能”。围绕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我校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科文化节”为平台,建构师生共研共学的发展机制。

五、组建学习共同体,建构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智力保障体系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组建了学习共同体,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亮出来”的推动策略,积极发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为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提供智力保障。我们积极和专家组成学习共同体,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体验名家教育思想,人人都做教育专家”的读书、实践、反思、提升等系列活动。我校先后承担十多项“十五”、“十一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面对面与专家交流:积极开展“主题式”实践研究,市、区教研室的专家来校手把手进行指导,促进了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我校和许多兄弟单位组成学习共同体,敢于把学习、实践、研究成果“亮出来”。

猜你喜欢
建构学科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科新书导览】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超学科”来啦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