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反叛:遗产的寓言

2009-07-20 10:06王天祥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反叛规训遗产

王天祥

[摘要]张艺谋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以重阳为叙事的时间框架,以后宫为仪式的展演场所,将“武术”与“中药”设为“王”规训与惩戒的利器,以贯穿全片的“菊花”一方面寓意反叛之品格,另一方面则又暗指谎言的粉饰,由此将文化遗产的强烈隐喻深深植入影片叙事,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文化张力,成就了中国大片当前的文化高度。

[关键词]满城尽带黄金甲;遗产;规训;反叛

根据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作为拓展的遗产概念,它覆盖了文物、建筑群、遗址类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了①口头传说和表述②表演艺术③作为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手工艺技能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意义上讲,张艺谋所执导的影片可谓处处充斥着文化遗产的元素。笔者曾撰文指出,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三个层次:表层——文化样式,结构层——生活方式,核心层——价值观念。张艺谋的作品正是借助文化遗产的强烈隐喻和表征,契入了影片的叙事,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文化张力,而《满城尽带黄金甲》正是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一、一种预设:重阳与后宫

故事开始于唐末五代十国间,王登基二十五年后的这个重阳节前一天……

故事中的悲欢离合发生在皇廷后宫。皇廷,代表了国之所在,后宫,王之家所在;国与家的意象在此叠加。而皇廷宫殿建筑,正是中国古代宇宙观和道德观叠加的典型代表。《周礼》开篇提出了宗法制度与都城建设思想的关系:“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国体经纬、设官分职、为民立极。”正南北方向,前朝后寝的皇宫建筑,正是中国古都王权礼制的标准模式,其形态和格调一直沿用至明清。

重阳,家人团聚、祭奠先祖,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交往性节日之一,为《满城尽带黄金甲》整部影片提供了叙事的框架和仪式的展演舞台,正是“待到秋来九月八”。

很显然,这个节日,正是一次强化传统伦理与价值观念的重要时刻。

在菊花台之上,王吟诵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接着说:“元杰回宫了,我们一家人就团圆了。”

家之团圆。寓意深刻。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是确立了家·国·天之间的同一秩序。“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把这些原则放大到国家,就是“王道之大者也”。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而这些原则就是天理,不可紊。韩非子说得很明确:“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子之言论,被朱熹后来系统化为“三纲”:“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此相适应便是“忠”、“孝”、“节”等道德观念,此为“天理”。

用影片中王的语言来说:

高台是圆的,桌子是方的,这叫什么,这叫天圆地方。

取法天地,以成规矩。

在这方圆之中,你们各居其位,这就是规矩。

君臣父子,忠孝礼义,

规矩不能乱。

在这里,“规矩”等于“天理”,“规矩”就是“忠孝礼义”,这就是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等级秩序基本原则。这种原则体现在方方面面,正如影片一开始,便通过宫女起床、煮药送服、迎驾仪式三个序列场景,创造了深宫里繁复的秩序感,而如此铺排这些仪式化的场景的意义,自在表征某种“规矩”。

那么,这些规矩可不可以被改变呢?《礼记·大传》中说,可以变革的是“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有一些东西不可改变,这就是“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

王后与大王子元祥在一起三年了,元祥想到青州戍边躲避这一切。王后与元祥在一起,元祥叫“母后”,王后回“我不是你母后”。

她对元祥说:“很多事情是可以改变的!”

元祥有气无力地回说:“其实什么对改变不了!”

王后回答:“我倒想去试一下!”

由此,这场冲击封建礼法秩序的战争序幕被掀起。当然,权力无所不在,也被人不断争夺。很显然,重阳和后宫也作为了试图重新确立新秩序的冲突仪式的展演舞台。王之权威的维护和旧秩序的显在与潜在的挑战者之间的火药味穿过几百年的时空隧道,我们仿佛都能嗅出气息。

二、权力的话语:武术与中药

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之“武术”与“中药”,是影片中“王”之利器。“武”之强权和“药”之规训,是王的行动。

1强权者的武器:武

三个涉及“武”之典型场景:

第一个场景为王与二王子元杰的比武,一展王之神武。

第二个场景为元杰所率之金甲与王之银甲部队的对垒。元杰大刀一挥,黄金甲战士们便向前涌,冲进残酷的绞杀之中,士兵们“像麦子一样倒下”。

第三个场景王派刺客追杀元配夫人场景。这是影片中难得的一次外景。幽谷古庙,黑衣人弯刀射杀,干脆利落。无声无息。

武不仅表现为明显的对决,而且也成了权谋的暗器。

这里,武术被剥离了其“武”的精髓,也无“侠”之大义,惟一强大的功能就是表现为强权者的武器。

2规训的工具:药

依仗于强权,在面对王后“大王,臣妾根本就没病”之言,王说:“那是你的看法!”

因此,王说:“有病,就应该吃药,这有什么不对?”

第二层欺骗:其实现实是一个更大的谎言,而最大的谎言却是由当权的壬一手编织。

王有两个女人,从以下场景和对话,我们可以揭秘王与现在的王后之间的感情。

王对“后”说:“因为你父王是梁国的王,看他的面子,我才对你这样客气!”

原来,现在的“后”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王并不喜欢她,只不过,王说:“既然朕作了王,你作了后,我们就要像个样子。”

王于是很细心地为后吹凉药汤,擦拭嘴角,而看上去如此的关爱和睦的夫妻关系,不过是摆摆样子而已。在重阳晚宴之前,后配合王很流畅地共同写就的“忠孝礼义”,当然是对皇后的挑衅的再次警惕,其实也只是表演给人们看的而已。

王的另一个女人就是一直挂在王的房间的画像中的女人,也就是元祥的生母(很遗憾的是王告知元祥,他的生母早逝,重阳节正是她的忌日)。很多观众以王对后的冷漠态度,因这幅画像而有些了悟,这就是后对王说的:“这幅画陪了大王二十多年了,大王心里,只有这个女人。”

重阳前夜,宫里抓了个刺客,大王独自审了很久,结果,这就是他二十五年前的妻子。而当年的一个小小都蔚,处心积虑的想当王的他,为了迎娶梁国公主,设计诬陷把他妻子全家投入大狱。只身逃出,几乎病死他乡的这个女人被蒋太医所救,嫁给了他。为了见他的儿子,她进宫来,她恨王,所以将王陷害后的药方告诉了后。

王说:“过去欠你的,我会尽力弥补。”

第二天,蒋太医荣升肃州刺史,携带家眷前往上任,却在京城外遭遇暗杀。

追赶女儿小蝉逃回宫中的蒋太医内人对王说:“大王,我活着回来了。你竟然如此无耻,偷偷摸摸地杀我们全家,你又一次欺骗了我。你就是一个虚伪的小人。”

元祥问:“父王,她到底是谁?”

王后不顾王和蒋太医内人的制止,对元祥说:“她就是画像上的那个女人,你父王的元配夫人,你的生母!”

王说:“现在你满意了吧!”

后说:“对,我就是要让他知道,他的父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原来,挂了二十几年的画像,其实,并不是为了怀恋,也不是因为真挚的感情,王,地地道道的就是一个虚伪的小人。

可这个事实被揭穿,却暴露了另一桩真正的乱伦私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小蝉飞奔而出和她随后追出母亲一道,成为死亡大对决前试刀的牺牲品。

痛苦的元祥对母后说:“你为什么要说出来!”

一个不敢。一个不愿面对真相的懦弱者的逻辑:你为什么要说出来!

正如皇帝的新衣,畏于强权,谁都不会说出真相。而今,这一残酷的真相,不是由儿童告知(不知者不罪嘛),却是由一个知道具有无可挽回的后果的成人来揭穿,真是让“王们”觉得匪夷所思。

因此,在大对决中得胜的王对王后说:“你害死了我的祥儿,他把兵变的事,告诉了我。”

后说:“我已经猜到了。”

王叹道:“你真是个疯子!”

也就是说,在这个理性与权谋专制的时代,惟有“疯子”才能在强权面前说“不”!王一把扯下后绣着菊花的围巾,伴随着的是反叛者杀头颅的热血飞溅在菊花之上。

“王子谋反,该当何罪?…车裂!”

因此,影片中便引人注目地反复出现了报时与服药场景,因其繁复的表达而被仪式化,因其不断的重复性,而被日常化。

仪式很显然属于权力实践的范畴,谁在控制仪式上演的频率,谁在控制仪式达成的效应,谁在预设了效应的结局?

这,显然是“王”:“吃药,就须按时按量,这也是规矩。”

因此,每隔一个时辰就按时服药,一次也没耽搁,王后的时间因此被机械地划分和切割。工业文明正是因为对人的时间的高效分割而创造了伟大的成就,而此方法在深宫中早已得到了有效使用。除了影片中展演“寅时”、“卯时”“辰时”、“巳时”、“申时”、“子时”的服药场景,还包括影片开始的宫女起床场景,不一而足。

而为了保证仪式的效应,监督者的存在是必要的,因此才有王的“辰时的药,你少喝了两口”之说。

对于“王后”的固执,王当然动用了仪式的观看者三位王子这一群体的无形压力来达成目标。

“是啊,都喝了这么多年了,何苦呢?”

问题如此严重在于一

后对元杰说:“我喝了你父王十几年的药,十天前,他突然换了药方。新方子里加了这个。”

元杰接过书来看,结果是“西域草乌头”:“每日半钱,连服数月,则神智昏聩。”

后对元杰说:“每天在你父王面前,我都要假装毫不知情,每隔一个时辰,我都要平平静静地喝下毒药。没有人知道真相,我会按照你父王想要的方式死去。”

依仗于强权的力量,不仅“后”的身体被规训,而且,这种规训还预设了身体消亡的时间和方式。

一个冷血的、强权者面目已然如此清晰,试问,人们会如此对待他呢?

三、疯癫与谎言:菊的双重隐喻

菊花,因其凝霜傲雪之气质,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歌咏,已经以如此方式融入了中华遗产,也以这两类方式浓墨重彩参与了影片书写。

1反叛的讯号

作为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刺绣,本来是女儿闺阁之间的一项消遣,而今,却与杀伐二字,如何不可思议的联系在一起。影片之中,不停的出现王后绣菊花的场景。

所有的观众心中的疑问,从元祥口中向她的“母后”问出:“这菊花什么意思?你到底想干什么?!”

从王后处抽身而逃的元祥却从小蝉那儿发现了菊花可能蕴涵的秘密:“宫里要出大事了!”

赶回的元祥问后:“你到底什么时候动手!”

“重阳晚宴。”

元祥惊呼:“你这个疯子,你是个疯子!”

可怜的元祥的两个反应是:

依赖王权:“父王做得对,就应该让你吃药,吃死你!”

自我退缩:“你要做这件事就是要我死,你其实就是想逼死我,对不对!”

因此他能做的是自杀和泄秘。

而明知消息会从元祥那儿走漏,母后仍对元杰说:

“菊花都绣好了,总得开一回!”

菊花,原来在这里是兵变的徽记,正是“我花开后百花杀”。

2谎言的伪装

“疯子”的作为,其实是对“欺骗之欺骗”的警示。

第一层欺骗:即欺骗自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对于这个助反的二太子,王说:“朕可以不处置你,不过你要作一件事。从现在开始,你每天,要好好伺候你母后吃药。”

不是为了王位,而是因为爱,为了让母后今后不再吃药,元杰帮助了母亲!而今,他要牺牲“爱”,来换取自己的生命,从此成为王规训的工具。

元杰用鲜血对此作了回答!

后,最后的结局我们其实已经猜得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四太太就是样板!

重阳节前布置菊花的海洋,在两军的对决中被蹂踏一尽,鲜血溅落在残败的花枝之上。血腥之后,整齐的菊花顷刻间摆满了偌大的宫廷广场。钟鼓齐鸣,焰火升腾,好一派歌舞升平景象。如此盛景,使我们怀疑刚才的血腥与死亡,不过是幻梦而已。

满场的菊花,正如同内宫之画像,正如“忠孝礼义”之书写,其实都是谎言的伪装。

四、结语:一个无可逃脱的逻辑

作为王权物化象征的宫廷建筑,对于所有深宫中的“后”们、奴婢们,其实就是她们的鸟笼。后宫深深深几许,眼神落寞的王后忍不住自己的寂寞,青春蠢动的小蝉无法按撩自己的情欲,波涛汹涌的后宫之中,有多少情感和欲望在挣扎。后宫之中,却正是只存王之天理(规矩),是不允常人之有情欲也。

作为王权物化象征的宫廷建筑,诱导了多少权力的觊觎者。多以为元成拔剑剌死太子,不过是对长兄与生母奸事的愤怒,却没有料到这种“兄弟阋于墙”的根本原因在于元成一直觊觎那个他根本无力染指的皇位。“王”为了权欲人伦尽丧,却是让年少不更事的元成也深深烙上了权欲的印痕,最终的结局却是兄弟手足相残,父子刀剑相向。深深宫殿,试问,还埋藏着多少的谋权血腥?

天地人和,夜半,子时。重阳节到。

满地菊花分外黄,今夜焰火分外明。影片中的宫女与侍卫的退场,使得历史的书写只剩下得胜的王,刚刚以鲜血换来的圣洁,只能遭遇“置换或抹灭”,一如王曾经的作为……

重阳过后,皇宫依然,规矩还在,权谋者还活着……

猜你喜欢
反叛规训遗产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遗产怎么分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千万遗产
论架上绘画的跨界与超越
规训与政治:儒家性别体系探论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