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阴影和成长的救赎

2009-07-20 10:06秦香丽
电影文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救赎成长阴影

秦香丽

[摘要]《黄石的孩子》讲述的是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孩子,怎样在何克完美的爱的救赎下成长的故事。并且很大程度上,将过去那种对战争的控诉转化为一个成长的故事,并以此负载起多重题旨。战争的阴影集中体现为仇恨和敌视以及对死亡、对未来的恐惧,成长和救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战争的阴影较量的过程。

[关键词]《黄石的孩子》,战争;阴影,成长;救赎

作为一部战争影片,《黄石的孩子》的情节设计并不太复杂,故事本身也不太新颖,但是它聚焦于战争对孩子的戕害,并且很大程度上。将过去那种对战争的控诉转化为一个成长的故事,并以此负载起多重题旨。影片一开始就用字幕的形式闪现当时的情况:“奢华腐朽,租界盘踞的上海中心是日军唯一未碰的一块避风港。1937年,日本展开对南京的血腥侵略,这座中国的首都离上海西部仅几个小时。”然后,影片借助何克的经历还原了当时被称之为地狱南京的概况:滚滚浓烟、熊熊烈火、残垣断壁。充满戒备的担惊受怕的逃亡者,以及日军的残酷暴行。他先目睹日军的屠杀,后经历自己险被杀戮以及朋友的被杀,从而领教了战争的残酷。

影片以这样的屠杀场面避开敌我双方作战的激烈场面,实际上就为整部影片埋下伏笔,这是日军的残暴行径所为。然而,这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屠杀对中国究竟造成了什么后果?此后,屡次的轰炸都是带着呼啸掠过天空,犹如阴云久久不散。战争造成的不仅仅是流离失所的痛苦,更多的是给人们留下的心理伤害。影片巧妙地选取在战争中幸存的60多名性格各异的孤儿,以他们的成长为主线来向我们展示何克如何与战争的阴影较量的故事,如何用他完美的爱救赎那些受伤的灵魂。

战争的阴影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仇恨和敌视以及对死亡、对未来的恐惧。前者以“刺儿青”刘石凯为代表,后者以小青为代表。由于战争的极大戕害,他们对一切的人充满仇恨和敌视,拒绝何克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由于战争给他们留下的阴影,黑夜里,死亡纠缠着他们的梦,他们不敢相信未来,也不敢奢望未来。

刘石凯的故事是孩子们共同的故事,他亲眼目睹自己父亲的头被日军砍掉,姐姐和妈妈被强奸后也被砍了头,自己因为装死才逃过一劫。他的身上时刻揣着全家的照片,也时刻将仇恨刻在心里。正因为如此他叛逆、敌视一切人,称王称霸。孩子们稍有不慎就会受到他的抢白和打骂。刚到黄石的何克就被他称作“猪”,夜间又怂恿其他孩子集体殴打何克,幸亏丽回来及时救了他。殴打的场面,影片的处理极为巧妙:身负重伤的何克抱头倒在地上,头脑中出现被日军砍头时的情形。这一方面是由于何克的惊怵所致,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战争使得孩子的行径与日军的暴行无二,何克刚糊好的窗子,他命令其他孩子一次又一次地撕下来,他拒绝像其他孩子那样洗澡、除虱子、上课,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木然地蓄意破坏。他把发电的机器,一榔头敲坏,致使整个房子陷入原来的黑暗…”不仅如此,他还阻止其他孩子接受何克、帮助何克。丽对何克说:“你别指望能救得了他,你知道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他带来的破坏,仅此而已。”在向山丹转移的途中,他不顾何克的劝阻,杀了那两个日本侦察兵,并在日军搜查时贸然行动,最终导致自己的毁灭。

死亡,是战争的常态。因此,亲历战争的孩子们对死亡记忆犹新,其恐惧也就在所难免,这种恐惧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未来的恐惧。小青,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他是何克的帮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一听到飞机的声音就会惊吓不已。在迁徙的前夕,尽管何克让孩子们明白是他们做到这一切,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做到这一切,他还是选择上吊自杀的方式逃避对未来的恐惧。这对丽和何克是极大的震撼,死亡的恐惧永远不会消除,未来在这些孩子的心里就像陈汉生所说的是不敢奢望的。丽不无自责:“我以为他在这里很快乐,但是他真正的快乐是跟他的家人在一起,也许他的家人,他的爸爸、妈妈或者姐姐在天堂里呼唤他。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极为可怕的事情,可怕到我们无法想象,这种恐惧不会消失的,对于小青来讲,永远不会。”

面对这些乖张暴戾而又布满创伤的孩子,何克曾经渴望逃离,他对丽说:“我不会留在这里的,你找另外一个人来。”丽的回答是:“没有别人,你必须留下来。”在他回头看那些房子的时候,看到了忧伤的青的身影,或许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使他留了下来。留下来,困难就如影随形:粮食的匮乏、孩子们的敌视。影片大抵叙述了以下几件事:从生老板那里赊欠种子、糊窗户御寒、支篮球架、发电给孩子带来光明、教孩子英语、被国民党关押以及迁徙山丹重建家园。丽走时对何克说:“他们需要能穿暖、有安全、整洁、有饭吃。如果你能做到这中间任何一项你就很了不起。”“穿暖、整洁、有饭吃”做到并不难,关键在于“有安全”。战争使得他们敌视何克,不愿接纳他以及他的帮助。但是,何克只是一次次用微笑和耐心来拯救这些受伤的心灵。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清扫撕碎的窗户纸,支起篮球架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拿起不熟练的锄头干与记者毫不相干的农活,甚至放弃自己的初衷,全心全意照顾他们,称他们为“我的孩子”,为他们而关押。爱,终于跨越国界、跨越语言,慰藉了那些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孩子,使得孤儿院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家园。看着那些生龙活虎的孩子,王太太不无感慨地说:“六个月以前,他们个个又饿又脏,疾病缠身,是对任何人都没用的废物。”当战争更加逼近的时候,为了避免这些孩子再次受到伤害,何克决定带领着孩子们沿着中国的古丝绸之路跋涉千余公里,到达沙漠的边缘——山丹。一路上,他们遇到日本人的盘查、遭遇暴风雪等困难,历尽艰辛,最后在兰州府特别行政长官的帮助下,顺利到达山丹。在山丹,他们又建立起一个和黄石一样美丽的家园,电灯、篮球以及花园……但是,何克却由于破伤风倒了下去,再也没有醒来。

对于孩子们的敌视,何克用爱和共患难来拯救他们。对于仇恨,何克也曾试着帮助他们怎样看待战争,怎样忘却仇恨。他拒绝陈汉生带刘石凯去延安,也不愿看到石凯拿枪的模样。面对俘虏的两名日军侦察兵,信仰和平主义的何克不顾陈汉生的劝阻,坚决反对杀了他们,即便他曾亲眼目睹过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即便他深知他们可能给自己和孩子们带来危险。在他的理念中。杀戮只会使更多无辜的人笼罩难以抹去的心灵创伤,不能用杀戮的方式解决曾被杀戮的仇恨,但“有种”的石凯出于深埋内心已久的阴冷仇恨,最终还是瞒着何克用子弹射穿了两名日本兵的头颅,其中一名日本兵的手里还死死地攥着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对于死亡恐惧的拯救,也许青的自杀预告其失败,但是何克带领他们到达山丹重建家园预示着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实现,死亡的阴影在荒无人烟但安全的山丹,势必会慢慢消除。

尽管仇恨、恐惧不能轻易消除,但是何克却用他完美的爱帮助这些孩子从战争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和战争的阴影对抗的过程,而何克的救赎就是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可以做到一切。埋葬何克的时候,那个大男孩发出了孩子们心底的声音:“他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但他的精神却和我们永在,何克没有离开我们。因为,他把他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我们今后做什么,我们都会随时听到他的声音在我们的耳边……”片尾播出了对人物原型的采访,那些古稀之年的老人们逐个出现,动情地讲述他们心中的何克——“都说人没有完美的,但我们觉得他是个完人,是没有任何瑕疵的完人。”“我们弟兄四个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我们的生日都是7月22日,就是何克去世的日子。”

“完人”是对何克最高的评价,它吐露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当战争的阴霾笼罩孩子的心灵时,咬噬他们灵魂的是仇恨,吞没他们希望的是死亡的恐惧,而何克的爱就像光明驱走了一切。当然,何克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拯救,从一个不诸世事的记者成长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英雄。

猜你喜欢
救赎成长阴影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